偏正 俎,砧板。放在砧板上的鱼和肉,任人宰割。比喻处境困难,命运交由他人支配。蔡敦祺《林则徐》(上):“从此国土破缺,寇盗纷至,吾国将成列寇~了!”△贬义。多用于描写处境方面。也作“俎上肉”。
源见“竹叶舟”。指僧道所为仙舟。明杨慎《点绛唇》词:“难缩壶中地,休寻屏上船。”
《史记.项羽本纪》:“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张良)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
《汉书.艺文志》:“《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三国魏.苏林注:“里名也。”春秋鲁国有淹中里,是发现《礼古经》所在地。后遂用为儒学、儒术之代称。唐.皇甫冉《闲居作》诗:“学谢淹中术,诗无邺下名。”
源见“方朔偷桃”。指仙道生活。宋程俱《次韵江子我见寄长句》:“一登文石趋宣室,三窃蟠桃向道山。”
汉晁错《言兵事疏》:“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故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卬之间耳。”后以“兵凶战危”谓战事凶险。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兵凶战危,非安全之道。”并列 意思是说战争要死伤人、
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资治通鉴·陈纪·武帝永定三年》:“安有弃其本宗而从人之姓者乎? 丈夫~?”
《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三辅决录》注曰:“辛缮字公文,治《春秋》、《谶》、《纬》,隐居华阴,光武征不至者。有大鸟高五尺,鸡首燕颔,蛇颈鱼尾,五色备举而多青,栖缮槐树,旬时不去。弘农太守以闻,诏问百僚,
源见“南陔”。谓孝养。清 秦树《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淑质解承陔养志,红闺时诵《白华篇》。”【词语陔养】 汉语大词典:陔养
源见“有脚阳春”。称扬官吏有德政。清赵翼《行边即事》诗之一:“我到岂能春有脚,渠来自为昔无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