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轻如鸿毛。比喻死得没有价值。《燕丹子》卷下:“今轲常侍君子之侧,闻烈士之节,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者,但问用之所在耳。”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同“识微”。《新唐书.杜佑传》:“传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管仲有言:‘国家无使勇猛者为边境。’此诚圣哲识微知著之略也。”并列 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实质与发展趋势。《新唐书·杜佑传》:
源见“涸辙之鲋”。谓如涸辙之鱼,不能动弹。喻指窘困。《后汉书.李固传》:“左右党进者,日有迁拜,守死善道者,滞涸穷路,而未有改敝立德之方。”李贤注:“滞涸穷路,以鱼为喻也。”亦指窘困之境。宋曾巩《乞登
源见“胶庠”。又《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郑玄注:“皆学名也。”因以“胶序”为学校的通称。南朝 齐王融《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胶序肇修,经法敷广。”明袁宏道《寿存斋张公
《汉书.王吉传》:“大王诚留意如此,则心有尧舜之志,体有松乔之寿。”松乔:古代神话传说,王子乔、赤松子均为长寿仙人。后世常以“松乔之寿”做为谀词祝语,祝愿某人如同赤松子、王子乔那年长寿颐年。《隋书.皇
《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唐.孔颖达疏:“宣王以诸侯将朝,遂夜起问左右曰:‘夜如何其?’其语言夜今早晚如何乎,王问之时,夜犹未渠央矣……王勤政事诚可美矣
《列子.汤问》:纪昌向飞卫学射箭,飞卫要他先锻炼视力,要视小如大,视微如著。于是“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浸大:渐渐大起来。虱如轮:看见
晋.皇甫谧《高士传.四皓》:“四皓者,河内轵人也,或在汲,一曰东园公,二曰用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秦始皇时,见秦政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
源见“金壶墨”。指善书法者。宋韩维《答原甫试墨见诒》诗:“金壶道人丸法墨,持卖都城人不识。”【词语金壶道人】 成语:金壶道人汉语大词典:金壶道人
源见“石崇斗奢”。借喻绚丽的晚霞。明徐渭《夕霞》诗之一:“石家锦步帐,海国紫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