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飞茵溷
源见“飘茵溷”。比喻人的好坏不同际遇。清周寿昌《金缕曲.叔鸿次韵慰徐叔鸿悼亡因即前韵和之》词:“花飞茵溷随遭遇,尽分明、石钻易透,水流难腐。”
源见“飘茵溷”。比喻人的好坏不同际遇。清周寿昌《金缕曲.叔鸿次韵慰徐叔鸿悼亡因即前韵和之》词:“花飞茵溷随遭遇,尽分明、石钻易透,水流难腐。”
同“锦囊佳句”。清蒲松龄《重阳王次公从高少宰唐太史游北山归夜中见访得读两先生佳制》诗之一:“未分胜友名山座,犹得奚囊妙句看。”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初,汉熹平五年,黄龙见谯,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此何祥也?’飏曰:‘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复见。天事恒象,此其应也。’内黄殷登默而记之。至四十五年,登尚在
春秋时晋国的大夫祁奚公平无私,先推荐他的仇人解狐,后推荐他的儿子午的故事,当时人称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
《新唐书.列女传.窦伯女仲女》:“窦伯女、仲女,京兆奉天人。永泰(唐代宗年号)中,遇贼行剽,二女自匿山谷,贼迹而得之,将逼以私。行临大谷,伯曰:‘我岂受汙于贼!’乃自投下,贼大骇。俄而仲亦躍而坠。京兆
源见“匕鬯”。又《易.序卦》:“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古代国君的长子主宗庙祭器,因以称太子为“主器”。南朝梁简文帝《蒙华林园戒诗》:“执珪守藩国,主器作元贞。”《东周列国志》九回:“今君内
源见“祖鞭先著”。借指负志报国、奋勉进取的精神。士雅,祖逖字。明张煌言《追往八首》之四:“由来国脉难调久,自省原惭士雅鞭。”
源见“王尊叱驭”。谓不惧艰险为国效忠。唐雍陶《蜀中战后感事》诗:“词客题桥去,忠臣叱驭来。”
见“如坐针毡”。明·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卷8:“相惊共诉从前事,~不得宁。”
源见“郑履”。借指朝廷重臣。宋苏轼《次韵郑介夫》之一:“相与啮毡持汉节,何妨振履出商音。”【词语振履】 汉语大词典:振履
源见“玉斧修月”。指传说中修月之斧。明唐寅《观鳌山》诗之二:“金吾不禁夜三更,宝斧修成月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