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卞庄子刺虎”。指利用别人矛盾,从中取利的理论与策略。宋岳珂《桯史.燕山先见》:“〔女真〕视中国与契丹拏兵不止,鏖战不解,胜负未决,强弱未分,持卞庄两斗之说。”
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愿。 这是古人生逢乱世所采取的一种全身远害的态度。语出《论语.季氏》:“孔子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后汉书.逸民传.序》:“或隐居以求其
《易.革》:“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孔颖达疏:“上六居‘革’之终,变道已成,君子处之,虽不能同九五革命创制,如虎文之彪炳,然亦润色鸿业,如豹纹之蔚缛。”后以“变豹”比喻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亦指随机应变
唐.李蘩《邺侯外传》:“肃宗尝夜坐,召颖王等三弟同于地炉罽毯上食(罽,音jì,罽毯即毛毯)。以泌绝粒(绝粒,又称辟谷,为道家不吃熟食和五谷的一种修炼方法),肃宗每为自烧二梨以赐泌。时颖王恃恩固求,肃宗
源见“囊萤照读”。形容勤学苦读。唐 郑立之《哭林杰》诗:“萤聚帐中人已去,鹤离台上月空圆。”
唐.皮日休《桃花赋序》:“余尝慕宋广平(唐.宋璟封广平郡公)之为相,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然覩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艳,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也。”唐.宋璟为相,刚直
借指直言遭贬之冤。唐骆宾王《灵泉颂》: “一面交欢,暂雪桓谭之涕。”●《后汉书·桓谭传》: “帝谓谭曰: ‘吾欲谶决之,何如? ’ 谭默然良久,曰: ‘臣不读谶。’ 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
同“犯鳞”。宋梅尧臣《送马司谏使北》诗:“每逆龙鳞司谏诤,又持旄节使阴山。”
《汉杂事》:“陈寔字仲弓。汉末太史家瞻星,有德星见,当有英才贤德同游者。书下诸郡县间。颍川郡上事:其日有陈太丘(因寔曾为太丘长,故称)父子四人俱共会社,小儿季方御,大儿元方从,抱孙子长文。此是也。”(
同“牛衣”。《南齐书.张融传》:“后超民孙微冬月遭母丧,居贫,融往吊之,悉脱衣以为赙,披牛被而反。”【词语牛被】 汉语大词典:牛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