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达摩面壁

达摩面壁

《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达磨〕寓止于嵩山 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迄九年已。”达磨,古天竺高僧,南朝 梁时入中国,后渡江至北魏,寓止于嵩山 少林寺,为中华禅宗初祖。亦译作“达摩”。后因以“达摩面壁”喻指默坐静修或勤苦攻读。明杨慎《艺林伐山.五色赋记》:“孙膑衔枚之际,半夜失踪;达磨(摩)面壁以来,九年闭目。”


【典源】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三:“(达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迄九年已。”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亦载。

【今译】 菩提达摩 (一作达磨),本天竺 (印度) 僧人,本名菩提多罗,南朝梁时来中国,后渡江至北魏,居止于嵩山少林寺,终日朝着石壁打坐,默默无言,别人都测度不出其高深,称之为壁观婆罗门。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修行、攻读勤苦不倦。

【典形】 壁下达磨、面壁、面壁九夏、面九年壁、悄坐松阴,十年面壁。

【示例】

〔壁下达磨〕 宋·范成大《题请息斋六言》之八:“壁下禅枯达磨,室中病著维摩。”

〔面壁〕 清·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十年勤面壁,一灯传立雪。”

〔面壁九夏〕 宋·陆游《和陈鲁山十诗》之二:“会当弃人事,面壁度九夏。”〔面九年壁〕 宋·陈与义 《又赋》:“要将万里身,独面九年壁。”

〔悄坐松阴〕 清·郑燮 《游白狼山》:“崖前露出一块石,悄坐松阴似达摩。”

〔十年面壁〕 清·黄遵宪《岁暮怀人诗》之二十五:“十年面壁精勤甚,多恐量腰减带围。”


猜你喜欢

  • 襄王梦

    源见“巫山云雨”。喻指男女欢合。唐胡曾《咏史.阳台》:“何人更有襄王梦,寂寂巫山十二重。”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前缘不断,巫峡恨浓,连床且话襄王梦。”【词语襄王梦】   汉语大词典:襄王梦

  • 积毁销骨

    指张仪向魏哀王作比喻说:众多的诽谤可以毁灭一个人。后以此典比喻舆论的作用很大,不断的谗毁能够致人于死地。 张仪(?——前310年),战国时魏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人。曾游说进入秦国。首创“连横”

  • 修辞立其诚

    修辞:本指注重文化教养,后指修饰文辞。诚:真诚。 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教养,做到立身诚实。 后多指文章修辞要服从于内容的真实。语出《易.乾.文言》:“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颖达疏:“辞,谓文教

  • 池鱼幕燕

    源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燕巢于幕”。比喻因其处境而极易受灾害的人。明刘基《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并列 比喻处境危险非常容易遭殃的人

  • 楚峡行云

    源见“巫山云雨”。谓男女合欢事。清董俞《青玉案.忆旧》词:“而今楚峡行云去,目断鸿笺春又暮。”

  • 龙化葛陂

    源见“杖化龙”。指得道成仙。宋黄庭坚《和师厚栽竹》诗:“龙化葛陂去,凤吹阿阁鸣。”

  • 枚皋相见

    《汉书.枚乘传》附《枚皋传》:“皋字少孺。乘在梁时,取皋母为小妻。乘之东归也,皋母不肯随乘,乘怒,分皋数千钱,留与母居。”枚皋是枚乘的小妻之子,枚乘离梁地时其妾与子枚皋未随同归。后遂将“枚皋相见”用作

  • 隐不违亲

    谓虽隐居山林也不放弃奉养父母的职责。《后汉书.郭太传》:“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 虎拜

    《诗.大雅.江汉》:“虎拜稽首,天子万年。”召穆公名虎,周宣王时人。因平定淮夷之乱有功,王赐给他山川土田,召穆公稽首拜谢。后因称大臣朝拜天子为虎拜。明陶宗仪《送邵升远应聘之京》诗:“天威咫尺黄金阙,虎

  • 皋羽泪

    源见“西台痛哭”。指宋谢翱哭祭文天祥事,表达亡国之痛。清唐孙华《读顾亭林集二十四韵》:“登山皋羽泪,泛指幼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