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止:语助词。景行:高尚的德行。 仰望高山,效法大德。 表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仰。语出《诗.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淮南子.说山训》:“撰良马者,非以逐狐狸,将以射麋鹿;砥利剑者,非以斩缟衣,将以断兕犀。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胡朴安《包慎伯先生年谱序》:“韫玉之编先生年谱也,非仅寄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思,亦借此以自励焉尔。”也单引 ① 〔高山仰止〕。宋.赵昌言《大宋故推忠协谋佐理功臣赠侍中石公墓志铭》:“高山仰止,垂世之程空存;哲人其萎,终古之悲斯在。”


其他 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或向着高山仰望,沿着大路前进。表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仰。语出《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骄六辔如琴”。唐·王勃《倬彼我系》:“我瞻先达,三十方起,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指道德高尚,行为正大。《文选·曹丕〈与钟大理书〉》:“~,私所仰慕。”△褒义。用于描写对有德者的景仰。→高山仰止 高山景行


【词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成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汉语词典: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猜你喜欢

  • 怀安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

  • 不占陨车

    汉.刘向《新序.义勇》:“齐崔杼弑庄公。有陈不占者,闻君难将赴之。比去,餐则失匕,上车失轼。御者曰:‘怯如是,去有益乎?’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不以私害公。’遂往。闻战斗之声,恐骇而死。人曰:

  • 浊泾清渭

    源见“泾渭分明”。比喻事物的是非、善恶。唐杜甫《秋雨叹》诗:“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元刘秉忠《木兰花慢.望月婆罗门引》词:“谁辨浊泾清渭,一任东流。”见“清渭浊泾”。唐·杜甫《秋雨叹》:“

  • 狗窦光逸

    《晋书.光逸传》:“光逸字孟祖,乐安人也……后举孝廉,为州从事,弃官投辅之……寻以世难,避乱渡江,复依辅之。初至,属辅之与谢鲲、阮放……散发裸裎,闭室酣饮已累日。逸将排户入,守者不听,逸便于户外脱衣露

  • 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只谋求行道,不谋求衣食。 这是古代儒家把“道”置于“食”之上的一种清高思想。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叶辉《商潮撼动“官本位”》(《光明日报》1993年2月9日):“古

  • 春盘

    旧俗立春日作春饼生菜,叫做“春盘”,互相馈赠。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八引《摭遗》:“东晋李鄂,立春日命芦菔、芹菜为菜盘馈贶,江淮人多效之。”清代翟灏《通俗编.饮食.春盘》引《四时宝鉴》:“立春日,春

  • 捋须

    同“捋虎须”。王闿运《〈桂阳州志〉序》:“犯鳞捋须,考槃独寐。”【词语捋须】   汉语大词典:捋须

  • 鹏力

    源见“鲲鹏展翅”。形容强力。唐骆宾王《姚州道破贼露布》:“举鹏力以扬威,耀犀渠而贾勇。”【词语鹏力】   汉语大词典:鹏力

  • 酆都城

    同“酆都”。《西游记》六八回:“魏徵又写书一封,与我王带到阴司,寄与酆都城判官崔珏。”【词语酆都城】   汉语大词典:酆都城

  • 木梗

    源见“土偶桃梗”。喻指漂荡无定的人或物。北周庾信《和张侍中述怀》:“漂流从木梗,风卷随秋箨。”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木梗随波荡,桃源?隐沦。”【词语木梗】   汉语大词典:木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