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城
相传为东汉末建昌都尉太史慈所筑,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艾城。三国吴、晋曾为海昏县治。南朝宋为建昌县治。《寰宇记》卷106洪州奉新县:太史城“周回三里,西南有城角山,东南有盘山,北枕江水,其地险固,基础尚存”。
相传为东汉末建昌都尉太史慈所筑,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艾城。三国吴、晋曾为海昏县治。南朝宋为建昌县治。《寰宇记》卷106洪州奉新县:太史城“周回三里,西南有城角山,东南有盘山,北枕江水,其地险固,基础尚存”。
①即今湖南常宁县东南白沙镇。《清一统志·衡州府二》:白沙堡“在常宁县东南七十里,接耒阳县及桂阳州界”。②即今广东曲江县西南白沙镇。明洪武十六年(1383)置濛巡司于此。
在今江苏吴江市平望镇北。《方舆纪要》卷24吴江县:平望镇,“《志》云,镇北有杨家桥。明初,常遇春败张士诚兵于此。嘉靖三十四年,官兵亦败倭于此”。
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三十里。《左传》:成公二年(前589),齐侯以辟司徒之妻有礼,“予之石窌”。即此。古邑名。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南。《左传》成公二年(前589年):齐侯以辟司
北周武成中置,为恒香郡治。治所在今甘肃迭部县东南。隋初省入常芬县。唐贞观二年 (628)复置,寄治恒香戍 (今迭部县境)。神龙元年 (705)废。古县名。唐贞观二年(628年)置,治今甘肃省迭部县境。
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乌拉河下游西侧巴拉富山。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9: 锡伯山在“三姓界,距吉林城东北一千七百里”。
北宋政和五年 (1115) 改龙州置,治所在江油县 (今四川平武县东南涪江东岸南坝镇北旧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及江油、青川二市县部分地。南宋绍兴元年 (1131) 复为龙州。北宋政和五年(1115
即今江苏宜兴市东北三十里芳桥镇。清光绪《宜兴荆溪县志》全境图:东北有芳桥。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宜兴县东北有“芳桥镇”。在江苏省宜兴市东部、横塘河西岸。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芳
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即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兰固木。
①即今内蒙古河套北之阴山。《水经·河水注》: “芒干水出塞外,南径钟山,山即阴山,故郎中侯应言于汉曰,阴山东西千余里,单于之苑囿也,自孝武出师攘之于漠北,匈奴失阴山,过之未尝不哭,谓此山也。”②又名金
①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升南平军置,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以年号首二字为名。辖境相当今安徽马鞍山、当涂、芜湖、繁昌等市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为太平路。②宋置,属邕州羁縻州。治所在今广西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