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彰化县

彰化县

清雍正元年 (1723) 置,属台湾府。治所即今台湾省彰化县。取 “显彰皇化” 之意。光绪二十一年 (1895) 被日本侵占,后改设彰化市。1950年复设彰化县。


在台湾省本岛西中部,西临台湾海峡。面积1061.7平方千米。人口约131.6万。辖1市、7镇、18乡。县治彰化市。原称半线社,为高山族聚居地。清雍正元年(1723年)划原诸罗北部设彰化县,取意“显彰皇化”。日占初曾废县设厅,后属台中州。1945年台湾光复后废州复属台中县。1950年自台中县分置彰化县。地处彰化平原、八卦台地北部、西部。大部地势低平,仅东北、东境略高。产稻、甘蔗、亚麻、小麦、甘薯、花生和香蕉、柑橘、菠萝等水果。辟有福兴工业区、埤头工业区、彰化滨海工业区、芳苑工业区。有制糖、食品加工、制药、手工艺品、金属工具等厂。有浅海养殖、淡水养殖业。台湾纵贯铁路山、海两线在此汇合;高速公路和1号、14号、17号和19号省道均过境。鹿港为台湾最早开辟港口之一,后因河道淤浅,航运阻塞而衰落。名胜古迹有八卦山、孔子庙、兴贤书院、南瑶宫、开化寺、天后宫。


猜你喜欢

  • 青要墟

    一作青腰。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北六十六里青腰镇。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兴宁县 (今资兴市) 图: 县东有青要墟。

  • 千字坟

    在今四川三台县南郪江镇。民国《三台县志》卷1:千字坟在“城南,距城一百二十里。乾隆十七年兴场。通中江小路”。北有汉代墓葬群。

  • 紫桂宫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在今河南渑池县西五里。调露二年 (680) 曰避暑宫,永淳元年(682) 曰芳桂宫。弘道元年 (683) 废。

  • 五城

    在今湖南辰溪县东。《元和志》卷30辰溪县:“五城山,在县东南三百六十二里。《武陵记》云:‘楚威王使将军庄��定黔中,因山造此城。”据《清一统志·辰州府一》:五城山“在辰溪县

  • 白隔隘

    在今福建永春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9永春县:“白隔隘在县东北三十里,路出仙游。”

  • 都梁城

    在今江苏盱眙县东五里都梁山麓。东晋义熙中至唐初为盱眙县治。《资治通鉴》: 唐咸通九年(868),庞勋攻 “陷都梁城,……据淮江,漕驿路绝”。在今江苏省盱眙县城东南都梁山麓。唐咸通九年(868年),庞勋

  • 六郎关

    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六郎关乡。《清一统志·郧阳府》:六郎关“在郧西县西南一百七十里。旧上津县南六十里”。

  • 乐碛镇

    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六十里乐碛镇。清道光《江北厅志》卷2:乐碛镇“去城一百二十里”。李元《蜀水经》卷5:“江水又东经乐碛镇。碛深不过丈余,冬水涸时往往胶舟。谚云:深不过巴阳,浅不过乐碛。”

  • 西荆埠

    即今山东平邑县东南西荆埠。1946—1952年置蒙山县治此。

  • 达仕城

    唐置,在今四川越西县东北梅花乡。《新唐书·地理志》 嶲州:“自清溪关南经大定城百一十里至达仕城。”在今四川省越西县北。唐贞元十四年(798年)刘希昂出使南诏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