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泰县

永泰县

①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梓州。治所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六十里永泰乡。《元和志》卷33永泰县:“地号永泰,因以为名。”天宝初属梓潼郡,乾元初复属梓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入盐亭县。十年(1077)置永泰尉司,建中靖国初改为永泰尉司,南宋绍兴初改为永泰县,未几废。三十一年(1161)复置永泰县。元初废。

②唐永泰二年(766)置,属福州。治所即今福建永泰县。《寰宇记》卷100福州永泰县引《图经》:“唐永泰二年置,以年号为县名。”北宋崇宁元年(1102)更名永福县。1914年因与广西永福县重复,仍改名永泰,属福建闽海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


(1)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析盐亭县置,治今四川省盐亭县东南永泰场。属梓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省入盐亭县。十年复置。后为永泰尉司,建中靖国初改名安泰,绍兴初复为永泰县,元初废。(2)今县名。在福建省东部,大樟溪中、上游。属福州市。面积 2243 平方千米。人口35.8万。辖9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樟城镇。唐永泰二年(766年)析侯官县西部、龙溪县东部地置县,治今址。以年号为名,属福州。五代唐长兴四年(933年)王闽属长乐府。北宋属福州,崇宁元年(1102年)改名永福县。元属福州路。明、清属福州府。1913年废府,属东路道。1914年因与广西永福县重名,复名永泰县,属闽海道。1928年直属省。1949年属第四专区,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属晋江专区,1959年复属闽侯专区。1971年属莆田地区。1983年属福州市。大漳溪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县境,水力资源丰富。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主产稻,并产李、柿、梨、板栗。所产蜜饯闻名。工业有电力、造纸、制药、食品等。有铁、铅、锌等矿。福三、五秀、安嵩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方广岩、姬岩、闇亭寺、名山室、青云山及塔山公园。


猜你喜欢

  • 兴安北省

    1932年伪满置兴安北分省,1934年改为兴安北省。省会在海拉尔(今内蒙古海拉尔市)。辖海拉尔、满洲里二市及索伦、新巴尔虎左翼、新巴尔虎右翼、陈巴尔虎、额尔克纳左、额尔克纳右等六旗。1943年并入兴安

  • 隆城山

    即金城山。亦名崇城山。在今四川仪陇县城内北隅。《方舆纪要》 卷68仪陇县: 金城山 “杜佑曰: 山本名隆城,梁置县在山上,凭险为理,因曰隆城郡。唐方州亦治此”。

  • 西五台

    即莲峰山。在今甘肃渭源县东南。《清一统志·巩昌府》:马鹿山“一名莲峰山,亦名西五台。怪石林立,草木芬芳,为一方之胜”。

  • 治平县

    金升治平砦置,属德顺州。治所即今甘肃静宁县西南八十里治平乡。元初并入陇干县。古县名。(1)王莽时改平县置,治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属河南郡。东汉废。(2)金时升治平寨置,治今甘肃省静宁县西南治平镇。属德顺

  • 磁县

    1913年改磁州置,属直隶大名道。治所即今河北磁县。1928年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西南部,南邻河南省。属邯郸市。面积1035.3平方千米。人口63.7万。辖9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磁州镇。三国魏黄初

  • 都尔戛淖尔

    又作都尔根泊。在清科布多东界。即今蒙古国扎布汗省西境杜尔格湖。据 《乾隆内府舆图》 及清代各图,喀拉泊和都尔根泊实为一个湖泊。其北称喀拉泊,即今图哈腊湖; 其南称都尔根泊。

  • 蓝谷水

    一作牧护关水、蓝水。即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桥河。宋敏求 《长安志》 卷16: “蓝谷水南自秦岭西流,经蓝关、蓝桥,过王顺山下,水出蓝谷,西北流入灞水。” 《清一统志·西安府一》 引 《蓝田县志》: “蓝

  • 永康州

    ①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升永康县置,属太平府。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北中东镇(旧永康)。1912年改为永康县。②清宣统二年(1910)改镇康州置,属永昌府。治所即今云南永德县。以所属永昌府的“永”和所

  • 苎溪

    ①在今福建同安县西。《方舆纪要》卷99同安县:苎溪“在县西三十里。出莲花峰,东南流。县南有小同溪,出南安县南界洪岩山流合焉,又南入海”。明正统元年(1436)置巡司于此。②即今四川万县市之苎溪河(朱溪

  • 堽城坝

    即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镇。为汉刚县故城。后讹刚为堽。汶水自此分流。蒙古宪宗七年 (1257) 于堽城筑土坝斗门,遏汶水南流入洸,至任城 (今济宁市) 合泗水,以济运。明洪武间黄河决口,运河被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