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汭水

汭水

①在今山西蒲县南。《尚书·尧典》:“釐降二女于妫汭。”《水经·河水注》:“郡南有历山,谓之历观,舜所耕处也。有舜井,妫、汭二水出焉,南曰妫水,北曰汭水,西径历山下。……汭似非水名,而今见有二水异源同归,浑流西注入于河。”

②在今江西铅山县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一》:汭水“在铅山县西三十里石城、层冰二洞间,有二小溪合流五里与桐木水会,入上饶江。故入江处谓之汭口”。旁有汭口镇。

③为泾水支流。源出今甘肃华亭县西南陇山,东流经崇信县北,至泾川县入泾水。《周礼·职方》 雍州:“其川泾、汭。”《汉书·地理志》 右扶风汧县:“汭水出西北,东入泾。”《清一统志·平凉府一》:汭水,“按自汉以来,皆言汭水出��县。《隋志》、《元和志》皆云汭水自华亭流泾良原,至宜禄入泾,即今之盘口河。自明宏治中,王凝始以阁川水为汭水,诸志皆从之,与古说异”。


古水名。汭,又作芮,又名宜禄川。即今甘肃省华亭、崇信和陕西省泾川、长武等县南泾河支流黑河。《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汧县(今陕西陇县南):“芮水出西北,东入泾。”《元和郡县志》良原县(今甘肃灵台西北梁原):“汭水,一名宜禄川,西自陇州华亭县(今县)流入。”“自明人始移其名于阁川”(《大清一统志》)。《资治通鉴》:唐武德元年(618年),“陇州刺史陕人常达击薛仁杲于宜禄川”,即此。


猜你喜欢

  • 芒干水

    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水经·河水注》:“芒干水出塞外……西南径白道南谷口,芒干水又西南径云中城北……又西南注沙陵湖。”

  • 郭隆寺

    即广慧寺。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明建。《清代七百名人传 · 年羹尧传》:雍正二年 (1724),讨罗卜藏丹津,“时西宁东北郭隆寺喇嘛应贼,羹尧令 (岳) 钟琪等袭斩六千余,毁其寺”。清雍正元

  • 牛塘铺

    明置,即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南牛塘乡。

  • 孝义寨

    在今浙江磐安县南十四里翠峰寺。元置孝义巡司于此。明洪武七年(1374)改置镇守百户,后废。

  • 新疆四大镇

    清代在新疆乌鲁木齐 (今新疆乌鲁木齐市) 设都统,伊犁 (今霍城县南)、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市)、喀什噶尔 (今喀什市) 三处设参赞大臣,分区统辖新疆天山南北、巴尔喀什湖、帕米尔以东地区及驻防官兵,均受

  • 通道镇

    即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三防镇。明于此置通道镇巡司。清乾隆五十一年 (1786) 设三防主簿驻此。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明置巡检司。清时设千总驻守。

  • 护龙河

    ①北宋汴京外城壕。在今河南开封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1:“东都外城,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阔十余丈。濠之内外,皆植杨柳,粉墙朱户,禁人往来。”②在今江苏南京市东。明南京城子城东侧护城河。

  • 新殿庙镇

    即今江苏江浦县西南三十五里星甸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江浦县: “新殿庙镇在城西五十里。” 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江浦县有 “新殿庙镇”。

  • 平乐

    即今广西凤山县西南平乐瑶族乡。清雍正十一年(1733)设巡司于此。集镇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西南部,西邻凌云县。平乐瑶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50。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巡检司治此。土地革命

  • 寒岩

    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92天台县: 寒石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一名寒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