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甘谷县

甘谷县

①金升甘谷城置,属秦州。治所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贞祐四年(1216)属西宁州。元废。

②1928年改伏羌县置,属甘肃省。治所即今甘肃甘谷县。


(1)古县名。金升甘谷城置,治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属秦州。元废。(2)今县名。在甘肃省东南部、北秦岭以北、渭河上游。属天水市。面积 1572 平方千米。人口59.4万。辖5镇、15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春秋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置冀县,治今县东。西晋废。北魏置当亭县,治今县西南。北周改称冀城县,后废。隋大业二年(606年)复置,治今县址。唐武德三年(620年)改伏羌县,为伏州治。1928年改为甘谷县。1949年属天水专区。1958年并入武山县,1961年复置甘谷县。1985年属天水市管辖。南部为北秦岭支脉朱圉山,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中部为渭河谷地。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冬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特产小辣椒。有油墨、石棉制品、电力等工业。陇海铁路和316国道经县城。古迹有毛家坪、灰地儿、礼辛镇、渭水峪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大像山石窟。


猜你喜欢

  • 北燕州

    北齐置,治所在怀戎县(今河北涿鹿县西南桑干河南岸)。辖境相当今河北怀来、涿鹿、昌平等县地。北周改为燕州。隋大业初废。唐武德七年(624)复置,贞观八年(634)改为妫州。北齐置,治怀戎县(今河北涿鹿县

  • 白龙渠

    在今山西孝义市西。《方舆纪要》卷42孝义县:白龙渠“在县西二十里白壁关,居民引以溉田”。

  • 建瓯县

    1913年3月由建安、瓯宁两县合置,属福建北路道。1914年属建安道。治所建宁城 (即今福建建瓯市)。取两县首字为名。1928年直属福建省。1992年改设建瓯市。建溪流域茶叶总汇于此,每年春夏之际,舟

  • 贺家山

    在今湖南衡山县西南三十五里。当湘水右岸。道通衡阳县。1917年湖南护法军与北洋军在此激战,零陵区副司令黄岱牺牲。

  • 丹岩县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羁縻西金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八年(634)属岩州。后废。唐羁縻县。贞观五年(631年)以党项部落置,治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属羁縻西金州。八年属羁縻岩州。后废。

  • 凤凰湖

    在今湖南益阳市东。《方舆纪要》卷80益阳县:凤凰湖在“县(今益阳市)东五里”。

  • 土门城

    明置,属茂州。即今四川茂县东北土门乡。《方舆纪要》卷67茂州:土门城“亦在州东,即土门堡也。正德中,州将何卿破叛蛮于此。《志》云:土门为州东之要塞”。在今四川省茂县东北土门。明时为茂州东部要塞,正德中

  • 若凉城

    当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境。《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九年 (413),“南凉王傉檀伐河西王蒙逊,蒙逊败之于若厚坞,又败之于若凉; 因进围乐都”。今址不详。疑在今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境。东晋义熙九年(4

  • 黄三坑砦

    在今广东新兴县西。《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新兴县: 黄三坑砦 “在县西。瑶巢也。《志》 云,县境诸瑶山,凡数十处,而黄三坑、铁场、石人背等山巢,皆在县西。嘉靖三十七年,督臣王钫以德庆、泷水、阳春、

  • 泥山

    在今四川天全县东。《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泥山 “在司东三里,四时积雨、山多泥泞。一名梅岭,以梅赏生其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