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禹门山

禹门山

①即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与陕西韩城市东北,夹河对峙。相传大禹所凿,故名。《水经· 河水注》: “昔者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 《经》 所谓龙门矣。《魏土地记》 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遗功尚存。” 两山间河道狭窄,形势险峻,为秦晋间交通要冲。明、清在河东置禹门渡巡检司。

②在今贵州遵义县 (南白镇) 东北九十里禹门乡沙滩。明万历初,黎朝邦父子在此修建沙滩寺,清初改名龙兴禅院。顺治年间西蜀高僧破山弟子丈雪避乱来居,增建禅院及藏经阁,改名禹门寺。同治中,黔北农民起义成燎原之势,黎兆祺等在此筑砦自保。光绪十一年 (1885) 黎庶昌重修梵宇琳宫,名闻遐迩。禅院内有贵州文化名人郑珍、莫友芝、黎应昌的篆、隶、真三体题词摩崖,为书法家所珍重。对面子午山、青田山和渔塘,是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的坟墓所在地。


(1)在贵州省遵义县东禹门乡。山上林木茂密,地势平坦。乐安江流经其下,蜿蜒曲折。明万历初黎朝邦父子于此创沙滩寺。清初改称龙兴禅院。顺治年间西蜀高僧破山弟子丈雪避乱来居,旋开道场,易名禹门寺,广建禅院及藏经楼。同治中毁。光绪二十年(1894年)黎庶昌重修。山以寺名。河边古树参天,洞壑幽曲,有贵州文化名人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的篆、隶、真三体题词摩崖。山前平远桥,结构宏伟,堤柳依依,横跨江上,长虹倒影,为“禹门六景”之一。桥头大悲阁,建于明万历年间,内祀三国蜀汉寿亭侯关羽。山右沙滩系黎氏故里,有锄经堂、蛉石斋、近溪山房、葑烟亭、藏诗坞、梦耕草堂和拙尊园等。(2)即“龙门山(1)(1)”。


猜你喜欢

  • 黄草市

    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南黄草镇。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兴宁县 (今资兴市) 图: 县东南有黄草市。

  • 怀德故城

    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北。《寰宇记》卷31耀州富平县:“怀德故城在今县西南十一里,非汉怀德县也。盖后汉末及三国时因汉旧县名于此立县为名。今有废城存。”《清一统志·西安府二》 “怀德故城”条引《县志》称:“俗

  • 小龙川关

    在今云南腾冲县东南。《明一统志》卷87南甸宣抚司:小龙川关“在司东北八十里”。

  • 下相县

    秦置,属泗水郡。治所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南古城。西汉属临淮郡。《汉书·地理志》 注:“应劭曰,‘相水出沛国,故加下’。”东汉属下邳国。晋仍属临淮郡。南朝宋省。北魏复置,孝昌三年(527)为盱眙郡治。东魏武

  • 金童桥镇

    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十里金童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江阴县图: 东有金童桥。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江阴县东有 “金童桥镇”。

  • 大揽江

    即今广西武鸣县之武鸣江。《明史·地理志》 思恩府:“又有大揽江,出城东北大名山下,下流俱入于郁江。”《方舆纪要》卷111思恩府“清水江”条下:“《志》云:大榄江一名剑江,出大明山,流入武缘县,沿江立陂

  • 玉局化

    即玉局观。在今四川成都市南。《资治通鉴》:后唐同光元年(923),“(前)蜀司天监言国有大灾。蜀主诏于玉局化设道场”。胡三省注:“玉局化在成都。”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前蜀设道

  • 汉阳县

    ①西汉置,属犍为郡,为都尉治。治所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南。东汉属犍为属国。三国蜀汉属朱提郡。南朝梁废。②南朝宋侨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后废。③北魏置,为魏明郡治。治所在今陕

  • 张记场古城

    在今宁夏盐池县西北三十里张记场村西。为西汉昫衍县城遗址。

  • 楚郭贡巴

    在今西藏普兰县东北,玛旁雍错南岸。即 《西域同文志》 卷18所载之垂果沙尔果。藏语意为洗罪门寺。国内外香客每年至此朝拜洗罪者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