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化水
即今江西宁都县东梅江。《寰宇记》 卷108虔州: “虔化水源出吟山,接抚州崇仁县,在县北二百四十里。本名雩都水,入雩都县界。”
即今江西宁都县东梅江。《寰宇记》 卷108虔州: “虔化水源出吟山,接抚州崇仁县,在县北二百四十里。本名雩都水,入雩都县界。”
北魏永安中以怀荒 (今河北张北县)、御夷(赤城县北) 二镇置,后移治今山西平遥县西北。北周移治灵丘县 (今山西灵丘县)。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六年 (623) 复置,寄治阳曲县 (今太原市北阳曲镇),次年
即今河北黄骅市西北李村乡。清设李村巡司。民国初设县佐于此。(1)在河北省鹿泉市北部。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李村,人口 3930。原名里村,后改今名。1953年设镇,1958年改公
即古蓼水。源于今河北邢台市西北达活泉,东入牛尾河,北径任县北入大陆泽。《寰宇记》卷59龙冈县:蓼水“一名达活水,出襄国(按:今邢台市)西石井冈”。《清一统志·顺德府一》:达活河,“《旧志》:源出府(按
又名牯岭。在今江西庐山北部。明桑乔《庐山纪事》: 庐山 “九奇峰东北为牯牛岭,雄势如人箕踞而睨。重渊当其东。山之名者,莫高于鸡公石,然岭犹俯视之,如儿孙然。其北,有石如牛,故名”。清光绪年间先后为英、
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湛溪街。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6: 清江县西北有湛溪。
明洪武初置,即今安徽宿州市北六十里夹沟镇。《方舆纪要》卷21宿州“第城驿”条下:“州北六十里,又有夹沟驿,则北出徐州之道。”即今安徽省宿州市北夹沟。明洪武初置驿丞于此。
又名白羊口、白杨口。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四十里白羊城村。明景泰元年(1450)建,后又建新城于西南。《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白杨口在昌平县西,凡二十七关口;至天津关。”又《方舆纪要》卷11昌平州:“南
金置,属交河县。在今河北沧县西。《方舆纪要》 卷13交河县: 景城南镇在 “县东北六十里。即故景城县地,金置镇于此”。
即甾川国。西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 分临淄郡东部置,封齐悼王子贤为菑川王,都剧县 (今山东寿光市南三十里)。封域较大,北濒勃海,南至今临朐县。景帝三年 (前154) 因参加七国叛乱,贤被诛,徙济北
又名尹翔港。在今上海市杨浦区中部。以旧水道引翔港为名。旧属上海县,清时有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