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郢州

郢州

①南朝宋孝建元年 (454) 置,治所在夏口城 (后称郢城。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市以下的汉江流域,监利、阳新间的长江流域和湖南沅江流域以北地区。其后逐渐缩小。隋开皇九年 (589) 改为鄂州。

②北魏太和十三年 (489) 置,治所在安南县(今河南叶县南)。十八年 (494) 改为南中府。

③北魏正始元年 (504) 改司州置,治所在义阳郡平阳县 (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及信阳县。南朝梁大通二年 (528) 改为北司州。

④北魏永安三年 (530) 侨置,治所在安阳郡(今河南正阳县西南陡沟镇)。东魏天平四年 (537)改为义阳郡。

⑤西魏大统十七年 (551) 置,治所在长寿县(今湖北钟祥市)。隋大业初改为竟陵郡。唐初复为郢州。贞观元年 (627) 废。十七年 (643) 复置,移治京山县 (今湖北京山县)。天宝初改为富水郡。乾元初复为郢州,治所在长寿县 (今钟祥市)。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京山二市县地。元至元十五年 (1278)改为安陆府。


(1)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置,治今河南叶县南。辖境约今河南省叶县、舞阳一带。寻改置南中府。(2)北魏正始元年(504年)置,治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约今河南省信阳市一带。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年)改名北司州。(3)北魏永安三年(530年)置,治慎阳县(今河南正阳县北)。辖境约今河南省正阳县一带。东魏天平四年(537年)废。(4)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分荆、湘、江、豫四州置,治汝南县(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辖区约今湖北省钟祥以下的汉水流域,监利、阳新间的长江流域和湖南省沅江流域以北地区。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名鄂州。(5)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置,治长寿县(今钟祥市)。唐辖区约今湖北省钟祥、京山二县。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安陆府。(6)渤海国置,治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北、依兰县南。辖境不详。辽废。


猜你喜欢

  • 陵井

    亦名仙井。相传东汉末张道陵所开。在今四川仁寿县南。《元和志》 卷33陵州: “陵井者,本沛国张道陵所开,故以陵为号。晋太元中,刺史毛璩乃于东西两山筑城,置主将防卫之。后废陵井,更开狼毒井,今之煮井是也

  • 钟 (鍾) 山县

    ①隋开皇初改齐安县置,属申州。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县东北中山铺。大业初属义阳郡。唐属申州。北宋开宝九年 (976) 废入义阳县。②1917年置,属广西桂林道。治所即今广西钟山县。以钟山为名。1928年直属

  • 木乘谷

    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北。《后汉书·西羌传》:章和初,“张纡遣从事司马防将千余骑及金城兵会战于木乘谷,迷吾兵败走”。即此。

  • 瑞山岩

    在今广西平乐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07平乐县: “瑞山岩在府东。有四岩相连,遇乱,村民每避居于此。”

  • 神洞

    在今江西吉水县南。《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吉水县 “黎洞” 条下: 神洞 “在县南五里。一径如线,依山俯涧,略可容足。不百步即宽平,中有田百亩,甚肥沃。两山含翠,高入云”。

  • 巴丘邸阁城

    即巴丘城。今湖南岳阳市。即“巴丘城”。

  • 烟台 (臺)

    ①今辽宁灯塔县。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辽阳州图: 北有烟台。产煤。有烟台车站,南满铁路经此,有支线由此分出,东南达炭坑。后因与山东烟台同名,改名为灯塔。1980年设灯塔县。②本山东福山县地

  • 鸣凤山

    ①一作凤鸣山。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凤鸣山 “在县西十里。峰峦秀丽,甲于群山”。《清一统志·荆门州》: 鸣凤山“峰峦耸秀,为县之镇。上有泉甚清凛,山半有石如龟蛇状。相传宋宝

  • 安沂县

    东晋置,为永平郡治。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西北。南朝梁改为安基县。古县名。东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西北。为永平郡治。南朝梁改为安基县。

  • 泉湖市

    即今湖南衡南县 (驻衡阳市) 西南八十四里泉湖镇。清属清泉县。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清泉县图: 衡州府西南有泉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