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县

黄县

①秦置,属胶东郡。治所即今山东龙口市城关镇东南二十五里黄城集。《汉书·主父偃传》: 秦欲攻匈奴,“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黄即黄县。西汉属东莱郡。东汉为东莱郡治。西晋属东莱国。北魏属东牟郡。北齐属长广郡,天保七年 (556) 移今山东龙口市东城关镇。隋属东莱郡。唐属莱州,神龙三年 (707) 并入蓬莱县。先天元年 (712) 复置,属登州。明属登州府。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1925年属东海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86年迁治龙口,改设龙口市。

②北魏置,属东晋寿郡。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境。后废。

③隋开皇六年 (586) 分济阴县置,属曹州。治所在今山东曹县西十里。十八年 (598) 改蒙泽县。


古旧县名。秦置,治今山东省龙口市石良镇北黄城集,属胶东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前219年)东巡,“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即此。西汉属东莱郡。东汉及三国魏为东莱郡治。西晋至南朝宋属东莱国或东莱郡。北魏、东魏属东牟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移治今龙口市东黄城镇。属长广郡。隋属莱州。唐神龙三年(707年)改为蓬莱县。先天元年(712年)复析蓬莱县置。属登州。宋、金、元因袭不改。明、清属登州府。1949年县城曾辟为特区。1950年即撤销,仍归入黄县。1958年并入蓬莱县,1961年复置。1986年改设龙口市,迁治龙口。


猜你喜欢

  • 且于

    春秋时莒邑。在今山东莒县北。《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550),“齐侯还自晋,不入,遂袭莒。门于且于,伤股而退。明日,将复战,期于寿舒。杞殖、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隧,宿于莒郊”。杜注:“且于,莒邑。”

  • 勐 (猛) 宋

    即猛省。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东北勐省镇。

  • 苍松县

    西汉置,属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东汉改为仓松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武威市东南。属武威郡。十六国后凉麟嘉四年(392年)改为昌松县。

  • 狼矢沟

    在今江苏徐州市东。《方舆纪要》 卷29徐州: 狼矢沟在 “州东二十里。又东十五里有磨脐沟。旧时黄水暴涨,从此溢入,通邳州西北境之赤龙潭及蟃、蛤诸湖,至宿迁北境落马湖,出董、陈二沟,复合于大河。明嘉靖中

  • 云霄镇

    明置,属漳浦县。即今福建漳浦县治。清嘉庆五年(1800)于此置云霄厅。1913年改为云霄县。

  • 米山镇

    即今山西高平县东南米山镇。《清一统志·泽州府》:米山镇“在高平县东十里。有堡。当泽、潞之冲,居民稠密,商贾辏集”。(1)在山西省高平市中部。面积64.6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米山,人口

  • 谏壁镇

    一作涧壁镇。即今江苏镇江市东南谏壁镇。南朝宋元嘉中,于谏壁置军戍守。即此。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中部、镇澄公路与京杭大运河交会处,北濒长江。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谏壁,人口2万。南

  • 纪氏城

    在今河南郏县东北十余里。《水经·汝水注》:蓝水“东南流径纪氏城西有层台,谓之纪氏台。《续汉书》曰:‘世祖车驾西征,盗贼群起,郏令冯鲂为贼延裒所攻,力屈。上诣纪氏,群贼自降’。即是处”。

  • 窑头汛

    即今江西万安县北窑头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7: 吉安府万安县北有窑头。

  • 舒蓼

    春秋时小国。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舒城县至庐江县东古龙舒城之间。《左传》: 文公十四年(前613),“楚庄王立,子孔、潘崇将袭群舒,使公子燮与子仪守,而伐舒蓼”。古国名。西周、春秋群舒之一。偃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