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齐国

齐国

①西周初吕尚封国。初都营丘,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一说即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临淄故城)。胡公徙都薄姑,即今山东博兴县东北十五里薄姑城。献公又徙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北临淄故城。春秋时齐桓公首先称霸。战国时为七雄之一。《战国策·齐策一》 载苏秦说齐宣王曰:“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

②秦汉之际项羽封置,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西汉元封元年(前110)改为郡。东汉复为国,属青州。东晋时改为郡。


古国名。(1)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狄县人田儋起兵定齐地,自立为齐王,置齐国,都临淄县(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秦亡,项羽徙齐王田市王胶东,立齐将田都为齐王。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滨州、淄博、蒙阴等市县以东,昌邑、高密、胶南等市以西及费县、临沭县和江苏省赣榆县以北地区。后田荣并三齐,自号为齐王。辖有今山东省大部分地。(2)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立韩信为齐王,王三齐之地。五年徙韩信为楚王。六年,封子刘肥为齐王,王七十余城,辖有今山东省大部分地。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齐国分为七,辖境缩小。元朔二年(前127年),国除为齐郡。元狩六年(前117年),复改郡为国。元封元年(前110年)国除,分置为齐郡、千乘郡。(3)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改齐郡为齐国,治临淄县(今山东淄博市东北)。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淄博、青州、临朐等市县地。其后辖境多变,西晋时仅有今淄博市及广饶县地。东晋国除又改为郡。


猜你喜欢

  • 平山镇

    ①金置,属虹县。即今安徽泗县北屏山镇。《金史·地理志》 讹作千仙镇。②即今广东高州市东北长坡镇南旧城。明、清置巡司于此。③即今广西平南县南一百二十里平山镇,与容县接界。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平南县图:

  • 义川郡

    ①西魏大统三年(537)置,属汾州(后改丹州)。治所在义川县(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郭下村)。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地。北周改为丹阳郡。②西魏末改洛安郡置,为东义州治。治所在卢氏县(今河南卢氏县)。隋开皇初废

  • 杜尔伯特中后旗

    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

  • 华林水

    即今江西奉新县南黄沙港。《方舆纪要》卷84奉新县“龙溪水”条下:华林水“发源华林山,至冯田渡,与龙溪水合,注于冯水”。

  • 端氏

    战国晋邑,即今山西沁水县东北固县。《史记·赵世家》: 成侯十六年 (前359),“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即此。西汉置端氏县。古邑名。战国赵邑。在今山西省沁水县东北。《史记·赵世家》:成侯十六年

  • 木洞镇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东北木洞镇。元置木洞站。明置木洞驿。清雍正七年(1729)置巡司。民国改设县佐。在重庆市巴南区东北部、长江南岸。面积104.3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木洞场,人口716

  • 新泉砦

    北宋元符元年 (1098) 置,属秦凤路(后属会州)。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四十里,黄河南岸。旋属会州。《金史· 西夏传》: 兴定四年(1220),“夏兵犯边……都统王定复破其众于新泉城”。即此。后废。

  • 大悲口

    在今四川巫溪县西马连溪上。《舆地纪胜》卷181大宁监:大悲口“在郡西十六里。溪心两巨石对峙,上广下狭,故名。行人乞灵之祠也。谚云:船过大悲口,盐方是你有”。《方舆纪要》卷69大宁县:马连溪在“县西五里

  • 百尺水

    自今安徽太和县东南,南流至阜阳县东南入颍。《水经·颍水注》:“颍水东南流,左合上吴、百尺二水。”即此。

  • 西州

    ①指今四川盆地。《后汉书·廉范传》:“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李贤注:西州“谓巴蜀也”。②唐贞观十四年(640)灭麹氏高昌置,为安西都护府治。治所在高昌县(今新疆吐鲁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