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上士

上士

①爵名。周朝官制士一级爵位的最高一等。《礼记·王制第五》: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②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依周礼建六官,天官、地官等六府皆置此职,北周沿置。依职掌不同,称“小宗师上士”、“司勋上士”等。正三命。详见各条。③宋朝士名。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置,以赐在学选人,从六品。④ 清末新建陆军中之低级官吏。可在陆军部中任职,从八品。宣统元年(1909)修正陆军官制,其马、步、炮、工、辎、警察各队及军需、军医、测绘、军乐等部门中皆设此职。


官名,周设上士官。《周礼·天官·冢宰序官》:“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

猜你喜欢

  • 地方公务员惩戒委员会

    惩戒机关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隶于司法院。分设于各省,掌理各省荐任职以下公务员的惩戒事务。委员会设委员长一人,由高等法院院长兼任;委员七至九人,由司法院在高等法院庭长及推事中选任三至五人,其余员额从省

  • 太卫

    官名。新莽始建国元年 (后9) 更名卫尉为太卫。东汉复故。参见“卫尉”。官名。西汉末年王莽改卫尉曰太卫。见《汉书·王莽传》。详《卫尉》条。

  • 磨勘司左司副

    官名。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于磨勘司置,左、右各一人,佐司令掌司事。二十年革。

  • 左领左右府将军

    官名。隋朝左领左右府次官,置二员,从三品,佐大将军掌领侍卫左右,供御兵仗,炀帝大业三年(607)罢。

  • 包衣护军参领

    官名。清朝内务府三旗包衣护军营掌治营务之副长官。康熙十六年(1677)设。时为长官。额定每旗五人,共十五人。从三品。雍正元年(1723)设包衣护军统领之后,为其副。

  • 军医监

    陆军同等官。北洋政府设置,其军阶为少将,掌理陆军医疗事务。

  • 游说入仕

    因游说而得官,为战国时士人入仕途径之一。其时士人以智辩与对时局的策略,以游说或上书的方式取得君主的信任可直接取得官位,是一条最直捷的仕途。当时孟子、荀子以及韩非、李斯等均以此而仕。

  • 稻田守

    官名,三国魏置,掌开荒种稻。《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

  • 都督行府

    参见“都督”。

  • 两司

    官署及官名之合称。宋朝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金朝指尚书省左、右司。元朝指中书省左、右司。清朝指布政使和按察使。清朝对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