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医令

太医令

官名。战国秦置,侍医之长。《史记·扁鹊列传》:“扁鹊名闻天下”,“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秦、汉置为少府属官,掌宫廷医药。领诸员医,如太医监、侍医、医工长、医待诏、乳医、本草待诏等。秦朝奉常、汉朝太常亦置为属官,或说主治百官之病。东汉仅于少府置一员,六百石,掌诸医,有药丞、方丞各一员,分主药、药方;员医二百九十三人,员吏十九人。三国魏置,六百石、七品,有丞、药丞; 吴亦置。西晋改隶宗正,东晋省宗正后改隶门下省。南朝宋置一员,隶门下省侍中:南齐一员,隶尚书省; 梁隶门下省,位一班; 陈沿置。北魏亦置,另有太医博士、助教、隶属不详。北齐置为太常寺太医署长官,正九品上,掌医药等事。隋、唐、五代皆为太常寺太医署长官,置二员,隋为从八品上,唐为从七品下,掌医疗之法。宋朝隶太医局,掌药疗之法。明洪武十四年(1381)改太医院使置,一员,正五品,二十二年复名院使。


官名,俸六百石,为太医之长,掌诸医。属官有方丞、药丞各一人;吏十九人,医生二百九十三人。春秋时秦置,为侍医之长。《史记·扁鹊列传》:“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汉承秦制,置太医令丞。令一人,掌太医;方丞一人,掌治疗;药丞一人,掌药剂。有的属太常,给百官治病,有的属少府,给宫廷治病。魏晋沿置,西晋属宗正,东晋属门下省。宋齐梁陈因之。北齐太常所属有太医署,置令、丞掌医药事;门下省所属有尚药局,掌御医药事。隋朝太常寺所属太医署,也置令丞。唐代太常寺所属太医署,也置令、丞,令掌医疗之法。见《通典·职官七·太常卿·太医署》、《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少府》、《后汉书·百官三·太医令》、《晋书·职官志·宗正》、《宋书·百官下·太医令》、《南齐书·百官志·太医令》、《隋书·百官上、中、下》,《新唐书·百官三·太医署》。

猜你喜欢

  • 十二卿

    官名合称。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以太常卿、宗正卿、司农卿为春卿,太府卿、少府卿、太仆卿为夏卿,卫尉卿、廷尉卿、大匠卿为秋卿,光禄卿、鸿胪卿、大舟卿为冬卿,合为十二卿。南北朝以前有九卿,南朝梁

  • 东京咸平路提刑司

    官署名。金朝之地方机构,为九路提刑司之一。掌纠察黜陟、劝农采访、管领屯田及镇防诸军。世宗大定二十九年 (1189) 六月,置于东京咸平路。设使、副使领司事,秩正三品、正四品。下设判官、知事等官。章宗承

  • 莫弗纥

    辽时诸部酋长之称,亦称“莫弗贺”。

  • 拜察默拖喇哈番

    满语官名。汉译为“监察御史”。

  • 伏武将军

    官名。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置。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班,地位仅高于偏、裨将军。

  • 选贡

    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生员的一种。明代在岁贡之外,考选学行兼优的生员充作贡生,称为选贡,至清代发展为拔贡与优贡两种。参见“拔贡”、“优贡”。

  • 行中书省平章

    官名。元置,见“行中书省”。

  • 大帅

    ①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后汉书·宋均传》: “蛮夷震怖,即共斩其大帅而降。”《宋书·夷蛮传》: “世祖大明中,合浦大帅陈檀归顺,拜龙骧将军。”②清朝对总督、巡抚的尊称。1、对少数民族军事头领

  • 右前侍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置,详见“前侍中士”。

  • 著帐节度使

    官名。辽朝北面官,著帐户司长官。下设殿中等职。官名。辽置,见“著帐户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