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护军将军

护军将军

官名。①西汉将军名号。武帝时以韩安国为之,督护诸将军。不常置。②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 (207) 曹操改丞相府护军为中护军,其资重者迁护军将军,四品,职掌相同,典武官选举,与中领军(领军将军) 同掌禁军,出征时督护诸将,隶属领军。西晋不典选举,不隶领军,自领禁卫营兵,三品。东晋元帝永昌元年 (322) 省并入领军,明帝太宁二年 (324) 复分置。南北朝沿置,掌督护京师以外诸军,属官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五官等,出征时置参军。权任颇重,诸将军皆敬之。北齐为护军府长官,领东、西、南、北四中郎将府及各地关尉、津尉,皇帝出则护驾,属官有长史、司马、功曹、五官、主簿、录事及诸曹参军。宋三品,梁十五班,陈三品,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二品上,二十三年改从二品,北齐从二品。皆金章紫绶。魏、晋、宋、陈其品皆与中护军同,梁、北魏、北齐则比中护军高一阶。


官名。汉置护军将军。《汉书·李广传》:“广为骁骑将军,属护军将军。”魏晋皆置护军将军,掌武职选用及中央军队。《晋书·职官·护军将军》:“魏初,因置护军将军,主武官选,隶领军,晋世则不隶也。”南朝宋置护军将军,掌外军。《宋书·百官下·护军将军》:“护军将军一人,掌外军。”“盖护军护诸将军。”“护军犹别有营也。领、护资重者为领军、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领军、中护军。官属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五官。受命出征,则置参军。”梁朝也设护军将军。《隋书·百官上》:“领军、护军、左右卫、骁骑、游骑等六将军,是为六军。”北齐也置护军将军。《隋书·百官中·护军府》:“将军一人,掌四中关津;舆驾出则护驾。”

猜你喜欢

  • 郎中车将

    官名,西汉置,属郎中令(光禄勋),主车郎(车郎中),秩比千石,掌护御车。分左右。《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注:“如淳曰:主车曰车郎,主户卫曰户郎。《汉仪注》

  • 撒答剌欺提举司

    元代工部所属机构。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以札马刺丁率人匠成造撒答刺欺,与丝紬同局造作,遂改组练人匠提举司为撒答刺欺提举司,秩正五品。以提举一人为主官,下设副提举、提控案牍各一人。

  • 部掾

    凡指郡府所属诸曹掾。《汉书·朱博传》:“部掾以下亦可用。”注:“师古曰:部掾,所部(属部)之掾也。”

  • 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

    官署名。简称军头引见司。北宋初年,有军头司与引见司。太宗端拱二年(989),改称御前忠佐军头司、御前忠佐引见司。后合为一司。设勾当官五人,以内侍省都知押班及閤门通事舍人以上充任。其属有勾押官、前行、后

  • 上阶

    官制用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规定在每品内分三个等级,称上、中、下三阶。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自第一品至从三品内不分阶,自第四品至从九品每品内分上、下两阶。北齐,隋初沿之,隋炀帝大

  • 招讨使司

    见“招讨司”。官署名。辽置,掌招讨事。其官有知招讨事、有监军。见《辽使·百官志二·北面边防官·西北路招讨使司》。

  • 王国傅

    王国傅即王太傅。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参看“王太傅”条。

  • 左细杖主

    官名。南朝设。掌皇帝仪卫。一般以直阁将军担任。

  • 都尉功曹

    官名,东汉置。都尉功曹,即都尉属下的功曹,此处的都尉,指郡都尉,太守的佐官,掌郡兵、防盗贼、主治安。都尉功曹掌考查、记录下属官吏的功劳。《后汉书·张酺传》:“(王青)父隆,建武初为都尉功曹,青为小史,

  • 风雅古调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儒学类科目。天宝六年(公元747年)诏举,薜据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