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殿阁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

官名统称。明清大学士以殿阁系衔,故名。宋朝沿唐、五代之制设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以宰相领之。后又设观文殿、资政殿大学士,以解职宰相充任,并不任事,以为荣衔。明朝设大学士侍直内廷,遂专以殿阁名系衔。洪武十五年(1382)设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仁宗时增置谨身殿大学士。嘉靖(1522—1566)时因殿名更改,华盖殿大学士和谨身殿大学士分别改为中极殿大学士和建极殿大学士。清顺治十五年(1658)改内三院为内阁,始加大学士殿阁衔。初制仍为四殿二阁,即中和殿(明中极殿)、保和殿(明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乾隆十三年(1748)省中和殿,增体仁阁,成为三殿三阁,沿为定制。但保和殿大学士不常设,定制后仅傅恒一人授过此衔。

猜你喜欢

  • 侍御扶持

    官名。南朝宋置,为后宫官,比六品。见《宋书·后妃传》。

  • 舟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水中大夫舟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 都团练使

    官名。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置,亦称都团练守捉使,大者领州十余,小者二三州,以保境、安民、惩奸为务。德宗时,行营亦置。

  • 外务副大臣

    官名。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责任内阁成立时设置,为外务部的副长官。

  • 缙绅

    泛指做官的,或退职的官员。缙绅,原意是红色的带子,用来挿“笏”。“笏”是古代群臣朝见时手中所持的窄长板,称手板、或笏板,用来记事或比画;有玉质的,有象牙的,也有用竹做的。因为只有做官的人才有缙绅,故用

  • 右府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太府中大夫属官,掌右府库中所藏器物,下设右府中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安南送旌节官告使

    官名。五代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十二月,以大理寺卿王鄯为之,赴安南送旌节,属临时特遣使。

  • 辅行

    官名。战国齐置。副使。《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副使。《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

  • 宦牒

    官爵名禄;同官牒。宋陆游《将之荣州取道青城》:“自笑年年随宦牒,不如处处说闲行。”

  • 成国上公

    官名。新莽末年更始政权置,以王匡任之。官名,西汉末年更始置。《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更始即帝位……悉拜置诸将,以族父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成国上公,朱鲔大司马,伯升大司徒,陈牧大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