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文书名。最初只作为一般书札。《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右师不敢对,受牒而退。《汉书·路温舒传》:“取泽中蒲,截以为牒。”至唐,始定为官府文书,属上行文之一种。唐制,凡下之上达,其制有六,牒为其一,乃有品以上之公文。至清,牒之使用,基本上属于平行文。在无直接隶属关系的中、低级各衙门之间来往行文时,其地位略高者对地位略低者用此。如州县官对儒学行文即用牒。又,唐、宋、明各朝颁发给出家僧尼之“度牒”,亦简称”牒 。详“度牒”。

猜你喜欢

  • 太史局正

    官名。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时置,为太史局副长官,协助太史局令掌占验天文及风云气候之事,正八品。

  • 右宗人

    官名。参见“左宗人”。

  • 单于率正

    官名。三国魏置。七品,职掌不详。

  • 梁州水次仓令丞

    官名。北齐司农寺所属有梁州水次仓,置令及丞,掌管储藏水运到梁州的谷物。

  • 大兴左卫指挥使

    武官名。大兴左卫在洪武间为北平属卫,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升亲卫, 掌守卫皇城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以指挥使为主官,下辖千户所。

  • 门局郎

    官名。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 (907)改门下省城门郎置,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923) 复为城门郎。参见“城门郎”。

  • 右司驭

    见“司驭中大夫”。

  • 统制

    官名。南宋设,武职。初,诸路起兵,有自称为统制者; 州县起发勤王兵,有管押一二百人即差充统制者。寻改由朝廷任命,为各屯驻大军之统兵官。位都统制、副都统制之下,同统制、统领、同统领、副统领之上。元、明未

  • 高车羽林郎将

    官名。北魏置。侍卫武官首领之一,统领高车羽林郎,侍卫皇帝,并随驾出征。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四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 三丞

    官名统称。宋朝指秘书丞、太常丞、宗正丞。其选甚清。北宋前期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为职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