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五路

五路

即五官。《墨子·经下》:“知而不以五路,说在久。”《墨子·经说下》:“惟以五路智(知),久不当。”梁启超《墨子校释》:“五路者,五官也。官而名以路者,谓感觉所经由之路,若佛典以眼、耳、鼻、舌、身为五入矣。”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觉须经五官而获得,故须久(时间)。一说系承认思维的作用,即时间积久成习,记忆之,熟虑之,此时不经由“五路”,亦可获得知识。如对某物的形状、位置十分熟悉,不以目见,亦能准确知其形状、位置。

猜你喜欢

  • 浮屠

    佛教名词。亦称浮图、佛图。旧译以为梵文Buddha(佛陀)之转音,即“佛”(佛陀)的别称。《广弘明集》卷二:“浮图,或言佛陀,声明转也。”新译以为梵文Buddhastupa(佛陀窣堵波)音译之讹略,即

  • 参赞大臣

    官名。(1)清管理新疆和外蒙古地区军政事务的大员。其地位略次于驻防将军。伊犁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之下均设参赞大臣,以“佐画机宜”。塔尔巴哈台、科布多和喀什噶尔则专设参赞大臣。(2)清政府有重大

  • 尚宝监

    官署名。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洪武十七年(1384)置,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二十八年改置太监一人,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人,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六品;长随、奉

  • 涓人

    官名。又称鋗人。春秋战国置。一说为宫中主洒扫之人,同中涓;一说为谒者,主通书谒出入之命,为亲近之官。秦汉之际称中涓。张楚农民政权亦置。

  • 小马礼逊

    即“马儒翰”。

  • 鲍敬言

    东晋人。“好老庄之书,治剧辩之言”,批驳儒家“天生蒸民而树之君”的说法。认为君权并非天授,而是“强者凌弱”、“智者诈愚”的工具,把人类社会的一切丑恶和灾难都归结为有君之故。幻想实现“无君无臣”、“顺天

  • 世管佐领

    官名。清代八旗佐领之一种,属世袭之佐领。凡由原立佐领之人带来人丁编立与因功所得户口编立之佐领,或由兄弟一同带来人丁编立与族人合编之佐领,以及初编或分编佐领时即令承管积有五世以上者,均为世管佐领。其佐领

  • 竟陵派

    明末诗坛文学流派。以湖广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倡汉魏诗风,以幽深孤峭为旨,力排王世贞、李攀龙独宗盛唐之风,纠*公安派空疏之弊。

  • 名辩思潮

    春秋末和战国时期学术领域中以逻辑和认识论为内容的论辩。由于社会大变动,“名实相怨,绝而不交”(《管子·宙合》),出现“正名”之必要,名实之辩应运而生。春秋末孔子主张“正名”,老子主张“无名”,墨子主张

  • 太平乐府

    书名。全名《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一名《盛世新声太平乐府》。元杨朝英编。九卷。为杨氏继《阳春白雪》之后编辑的又一部元人散曲选集,合称杨氏二选。选收元代曲家八十一人及无名氏作品,凡小令五卷,套数四卷。有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