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叶赫部

叶赫部

部族名。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满语意为“顶上托子或梅针箭铁挺”。因分布于叶赫河(在今吉林省梨树县境),故名。因靠近明设马市镇北关,故又称北关。始祖星根打喇汉(一说即打叶)。明宣德间(1426—1435),入居呼兰地区璋城(今吉林省伊通县碱厂),灭扈伦(胡笼)部,改姓纳喇氏。明宣德二年(1427),南迁开原县东大清河支流叶赫河及伊通河、伊丹河、扣河等流域及达奇木鲁山一带。又因与明通市于镇北关(开原县莲花街西南镇北堡),明人又称之为“北关”。地当今梨树、伊通、西丰等县。南邻哈达,北接科尔沁、乌拉部,西达威远堡,东至辉发部。所部以农耕为主,兼营渔猎、畜牧业。治叶赫城(今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叶赫满族镇两城故址)。二传至席尔克明噶图。三传至的儿哈你。四传至祝孔革,封都督。五传至太杵。六传至清佳努、杨吉努,势强,收服诸部,兄弟二人分居东西二城。后金天命四年(1619),被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兼并。治内有哈达、乌拉、辉发、蒙古等“五国”人组成28部寨。有女真觉罗、乌素、撒哥、大和、愿礼、富察、叶莫、麽尔齐、蒙俄、瓜尔佳、汤武、纳兰赐姓等12著姓及完颜、叩德、吴雅、戴佳等80余姓。表见下页。

附:叶赫世系

猜你喜欢

  • 月里朵

    见“简献皇后”(2368页)。

  • 伍弥泰

    ?—1786清朝大臣。蒙古正黄旗人。姓伍弥氏。吐鲁番副将军阿喇纳子。雍正二年(1724),袭三等伯。三年,授公中佐领。九年(1731),擢散秩大臣。乾隆四年(1739),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十五年(1

  • 杨金

    (—1803) 清嘉庆间云南各族抗清斗争的首领。云南澜沧人,拉祜族。嘉庆(1796—1820)初,清统治者对云南各族此起彼伏的抗清斗争,采取“以堵为上”的方针,封锁澜沧江,截阻威远、镇沅和思茅离开家园

  • 玉麟

    ?—1833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姓哈达纳喇氏。乾隆六十年(1795)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嘉庆六年(1801),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任实录馆总纂官,上书房行走。八年,擢礼部右侍郎,实录馆副总裁

  • 朱泰萨

    明代东蒙古阿苏特部塔布囊(女婿)。一称大哥子。据传为明英宗子。据蒙文史籍《蒙古源流》等载,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为瓦刺所俘,交由阿苏特部领主阿里玛丞相(阿鲁台子)监护,配其女摩罗札嘎图,生朱泰

  • 金山国圣文神武天子

    见“张承奉”(1181页)。

  • 伊帕尔汗

    1734—1788清乾隆帝贵妃。一称季帕尔汗。原名买木热·艾孜木。相传其遍体生香,维吾尔语称“伊帕尔汗”,故俗称香妃。维吾尔族。新疆叶尔羌(今莎车)人。伊斯兰教白山派阿里和卓女,清辅国公图尔都妹。乾隆

  • 莨峨

    见“纳若”(1266页)。

  • 鄂罗木鄂弥达

    ?—1761见“奥里米”(2252页)。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鄂济氏。雍正元年(1723),由户部笔帖式授吏部主事,累迁至郎中。历任贵州布政使、广东巡抚。于要冲增兵驻守,在孤岛加强防御,由各府州县分

  • 无弋爱剑

    西羌部落联盟首领。战国秦厉共公时(前477—443在位)为秦所执,沦为奴隶,被役使事田牧。后得逃归,遇劓女于野,结为夫妻,遂俱亡入三河(指黄河、湟水、赐支河)间。诸羌见爰剑被秦军焚而不死,怪其神,共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