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寿县清真寺

寿县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在安徽省寿县南关留犊坊。始建于明初。天启元年(1621),清康熙年间(1662—1722)、道光二十五年(1845)、光绪十六年(1890)等多次重修。相传原址在寿县西门外,清初迁至今处。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大殿为康熙年间重修,木质结构,为两座重檐歇山斗拱勾连搭式,周围用石廊柱环绕,是为少见。殿内龛壁,以阿拉伯经文装饰;右侧虎图白楼(即宣教台),楼顶用三重檐式,造型精美。殿内原悬明清以来匾额数十块,其中一块为明朝宰相刘良佐题赠。又藏有记录该寺建造年代砖刻多块,其中大梁上方砖刻有“明天启元年某月吉日重修”之字样,较为珍贵。该寺庭院甚广,却未有邦克楼(即叫拜楼)之设置。建筑之巨大、华丽,乃内地之罕见。

猜你喜欢

  • 大连氏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 主格黎

    古代蒙古萨满教祭祀习俗。古蒙古语音译,意为“以竿悬肉祭天”。据《蒙古秘史》记载,早在成吉思汗的第十世祖孛端察儿(蒙古孛儿只斤氏始祖)以前就流行此习俗。祭祀时,全氏族的成员会聚在一起,将牲畜(或野兽)连

  • 叶白

    拉祜语音译,意为“分家”。解放前云南耿马县福荣地区拉祜族的母系大家庭中已婚女儿提出与其丈夫从大家庭中分出独过的一种形式。十分简单,只须已婚女儿的父母同意,女儿与其丈夫便可另建居屋和土灶,带走属于自己的

  • 蒲辇

    见“蒲里衍”(2319页)。

  • 女真语官职

    据历史记载,女真族于建国前,乌古逎时期(1021-1074)始建官属,时官称多以女真语名之。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1115年)后,于建国初期仍沿用。汇如下表。金熙宗完颜亶(1135-1149)实行

  • 阿里基宗

    又称堆噶本公署或阿里噶本。“堆”藏语意“上部”,指后藏之阿里地区;“噶本”藏语意为“营官”。原西藏地方政府所辖专区级行政机构之一。设四品俗官2人、管家2人,驻噶尔宗。商务总管,分管该宗事务,并兼任边境

  • 食不兀勒札儿

    蒙古族传统婚俗。出自《蒙古秘史》,《元史·太祖纪》作“饮布浑察儿”。“不兀勒札儿”或“布浑察儿”为蒙古语音译,意为“羊的喉颈”。加动词“食”或“饮”即为“吃羊喉颈肉”。因羊喉颈的筋骨肉坚韧、耐嚼,且不

  • 承巴

    藏语康巴方言之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基层组织协助头人办事的人,与※“郭巴”同属差人(基层组织一职位)。每个村寨设2—3人,由寨众推荐办事精干者充当,由部落头人委任。专管本寨各项生产的安排。不脱离生

  • 张怡荪

    1893—1983中国近现代藏学家。又名张煦。是我国藏语辞书专家。1928年即立志编纂藏汉大辞书,以促进汉藏文化交流,遂自学藏文,并约有志于此者,搜集自清以来之有关国内外辞书,编译出多种资料备用,其中

  • 老兀

    见“罗武”(14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