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格莫鄂

格莫鄂

参见“藏币”(2567页)。

猜你喜欢

  • 福会寺

    寺庙名。位于内蒙古喀喇沁旗王爷府附近。康熙年间(1662—1722)为全旗的最大喇嘛庙。乾隆时(1736—1795),喇嘛人数达450人。由3个寺庙组成。西侧生乐寺,有3个大院,供奉4米高的铜制弥勒佛

  • 大昭顺

    渤海国宗王。末王※大諲譔子。开平元年(907)五月,奉命朝后梁,贡海东物产。

  • 察罕帖木儿

    ?—1362元末将领。字廷瑞。畏兀儿人,一说为乃蛮种人。祖籍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自曾祖阔阔台随元军收河南,遂定居颍州沈丘(今安徽临泉西北)。至正十二年(1352),组织地主武装数百人,

  • 大将军起居注

    书名。十六国时期后赵中大夫傅彪、贾蒲、江轨撰。晋太兴二年(319),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羯人石勒,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赵王,建赵国,史称后赵,为十六国之一。建国后,仿两汉、魏晋之制,命撰

  • 阿鲁帖木儿

    ?—1393北元大臣。蒙古族。累官知枢密院事。洪武二十三年(1390),明燕王朱棣率兵北征,在迤都(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北部中蒙交界处)与太尉乃儿不花、丞相咬住等同被朱棣收降,被明太祖封为燕山中护卫指

  • 穿甲处

    清官署名。内务府武备院设,为皇帝披挂铠甲。设司函长1人(函,指护身铠甲)、副司函长1人,下置司函※拜唐阿(执事人) 5人、承应人6名。逢皇帝出巡、狩猎或阅兵,御用甲胄例由武备院预备装运随行。需穿甲时,

  • 长顺

    1837—1904清朝大臣。亦作常顺。达斡尔族。姓郭贝尔氏。字鹤汀。世居莽鼐屯,初属布特哈正黄旗,后隶满洲正白旗。初以蓝翎侍卫随车驾狩木兰,又从胜保征捻军,镇压农民运动。同治二年(1863),解颍州围

  • 锡保

    1688—1742清宗室。满洲正红旗人。爱新觉罗氏。顺承忠郡王诺罗布第四子。康熙五十六年(1717),袭封多罗顺承郡王。雍正三年(1725),掌宗人府事,命在内廷行走。四年,以才品优长,实心效力,给亲

  • 遂斤部

    见“坠斤部”(1260页)。

  • 袭殓

    朝鲜族丧礼之一。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给死者净身,换寿装谓之“袭”。入棺事宜,谓之“殓”。袭的具体做法是:病人死后,脱去当时所穿衣服,用泡紫檀香水,按头、手、上下身顺序擦洗全身。梳好头发,将落发存于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