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蛮
古族名。元明对今布朗、德昂族先民的称谓。唐南诏时期称朴子蛮。主要居于云南澜沧江以西,即南诏时期的永昌(保山地区)、寻传(云龙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一带)、银生(景东以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等处的大部分地区。以采猎为生。性勇健,弩箭不离身。跣足,驰走如飞。有战斗,杀犬分肉为令,击木为号,讲和则砍牛为誓,刻木为信。
古族名。元明对今布朗、德昂族先民的称谓。唐南诏时期称朴子蛮。主要居于云南澜沧江以西,即南诏时期的永昌(保山地区)、寻传(云龙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一带)、银生(景东以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等处的大部分地区。以采猎为生。性勇健,弩箭不离身。跣足,驰走如飞。有战斗,杀犬分肉为令,击木为号,讲和则砍牛为誓,刻木为信。
蒙古语音译。源于波斯语。又译撒和、扫花。《元朝秘史》释为“人事”。(1)指馈赠礼物或宴请客人。《观堂集林》:“人事,犹云人情也”。“都城豪民每遇假日,必以酒食招致省宪僚吏翘杰出群者款之,名曰撒和”。把
南北朝时期北方国名。简称柔然。5世纪初柔然第七代首领※社仑所建。社仑继任柔然首领后,率众徙居弱洛水(今土拉河),创立军法,“千人为军,军置将1人,百人为幢,幢置帅1人;先登者赐以虏获,退懦者以石击首杀
金初所立傀儡政权齐国皇帝刘豫年号。1130—1137,凡8年。
古郡名。北凉析※湟河郡地置。治黄川城,今青海省贵德阿什贡附近或其以西不远之地,以治所名郡。辖地相当今化隆与贵德交界地带。北魏时吐谷浑曾据有此地。后废。
古代少数民族舞蹈。流行于今新疆和中亚一带。曾在唐代长安盛行,有专业艺人称“柘枝伎”。该舞初为女子独舞,舞姿妩媚、健美,以鼓等伴奏。后发展为双人舞和人数众多的队舞,称“双柘枝”和“柘枝队舞”。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族弟根敦率众归清。十九年,封札萨克固山贝子,建旗。初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科布
清代对部分赫哲族的称呼。一作额登哈喇。因其男子不剃发,又有不剃发黑斤之称,俗呼短毛子。史记其所在不尽相同,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中段两岸附近。清咸丰八年(1858),根据不平等的《中俄瑷珲和约》,其地割
明代藏区地方官署名。洪武七年十二月(1375.1)置。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贡觉境。万户府设置等情况,史籍记载阙如。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娱乐活动之一。维吾尔语音译,意谓“空中转轮”。流行于南疆地区。一般在春秋季节或办婚礼时举行。其法,在场地上竖起一根10余米长的圆木作轴,轴顶装一木轮,轮上装两根横木,各拴上绳索。轴底部
近代伊斯兰学者、书画家。字志明。山东济南市西关人。回族。生于民国初年。幼从著名伊斯兰学者马成章阿訇学习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经典,成绩优异。“挂帐”(毕业)后,先后在河北、山东、河南等地任清真教长多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