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日贡赞
唐代吐蕃王子。又作恭日恭赞。《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作贡松赞。※赞普松赞干布子,母蒙萨赤江,曾与母共建叶尔巴寺。13岁参政。据《拉达克王系》载此时从汉地得到茶和乐器。关于其生卒年,诸书互异。《西藏王臣记》称其18岁卒,《新红史》称其27岁卒,《贤者喜宴》谓公元650年卒。未承赞普位。其子※芒松芒赞嗣位。
唐代吐蕃王子。又作恭日恭赞。《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作贡松赞。※赞普松赞干布子,母蒙萨赤江,曾与母共建叶尔巴寺。13岁参政。据《拉达克王系》载此时从汉地得到茶和乐器。关于其生卒年,诸书互异。《西藏王臣记》称其18岁卒,《新红史》称其27岁卒,《贤者喜宴》谓公元650年卒。未承赞普位。其子※芒松芒赞嗣位。
清末政区名。全称“东路布特哈总管衙门”。康熙(1662—1722)中,清廷将分布嫩江流域之索伦(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渔猎民族编旗设佐,置布特哈总管衙门领之。光绪二十年(1894),裁并衙门三总
西夏文译佛经。汉文本简称《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西夏文译者佚名。题款载西夏仁宗御校。1卷,木刻本,页面19.1×9厘米。前有说法图和发愿文。经文分32分,每分前有标题一行,如“法会因缘分第一”等。
西夏大臣。御史大夫苏执义弟。夏仁宗时(1140—1193)官枢密承旨。大庆四年(1143),夏国诸州饥民四起劫掠州城,诸州告急,朝廷欲派兵镇压。乃力排众议,以此本良民因饥生事,非盗贼可比,反对以兵讨击
1654—1685清初著名词家。满洲正黄旗人。纳兰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字容若,原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胤礽),改为性德。自号楞伽山人。自幼刻苦自励、潜心向学,有汉学素养。康熙十年(1671),中顺天乡
参见“提依特部”(2193页)。
见“阿哈玛法”(1227页)。
见“乌拉齐”(334页)。
沙俄迫使袁世凯政府承认外蒙古“自治”的议定书。1911年沙俄策动外蒙古封建主宣布“独立”后,中俄双方围绕外蒙古主权问题屡有争执。沙俄企图以允许外蒙古改“独立”为“自治”,换取袁世凯政府对外蒙古现状的承
见“克主杰·格雷贝桑” (989页)。
西夏学校的一种。仁宗人庆元年(1144),立于禁中,凡宗室子孙7岁至15岁皆得入学。设教授。仁宗与皇后罔氏时为条教训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