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变文

变文

文体名。一称“变”。唐五代时期说唱伎艺“转变”的底本。唐人笔记小说曾有记载,如郭湜高力士外传》云:“每日上皇与高公亲看扫除庭院、芟薙草木。或讲经、论议、转变、说话,虽不近文律,终冀悦圣情。”这里说的“转变”,就是讲唱变文。其时已能深入宫廷,足见流传之广,可惜亡佚已久。直到敦煌藏经洞发现大批手抄变文写卷以后,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敦煌遗书内明确题为“变文”或“变”的作品有:《破魔变》等七篇。从写卷的题记和内容涉及到的人物事物、风土名物、地理沿革、典章制度等,尚可考知其写作年代最早者为《降魔变文》,约产生于天宝八载至十二载(749—753),而题记为“天福十五年(950)”的《舜子变》,则为有明确抄写年代的最晚一篇。关于变文的渊源和得名,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概括起来可分为“本土说”和“外来说”。“本土说”其一以为源自清商旧乐,见向达《唐代俗讲考》。其二以为源自我国固有的赋体,见程毅中《关于变文的几点探索》。其三以为源于文体变化,见周绍良《谈唐代民间文学》。“外来说”主张“变文”之“变”是从梵文音译而来,与印度传来的佛教密切相关,如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以为源自佛典翻译,周一良《唐代俗讲考》以为源自梵语,孙楷第《读变文、变文变字之解》则认为源自变相。以上诸说,尚无定论。

猜你喜欢

  • 得无

    能不,岂无。杜甫《西山三首》之二:“漫山贼营垒,回首得无忧?”

  • 宿北山禅寺兰若

    【介绍】:刘长卿作。一作《宿北山于禅寺》。北山,即钟山,在今南京市。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省称,这里指寺院。诗前六句写禅寺环境之静和高僧修行之深,后两句点出身在寺中,照应诗题。绘景清新,造意委婉,语句

  • 杜甫全集

    杜甫著,高仁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初版。这是一部杜集白文本,以康熙静思堂本《钱注杜诗》为底本,重新加以标点,并删去原有校记和注释,仅保留部分题注。又将《全唐诗补编》、《全唐文》所录杜甫佚

  • 唐诗故事三六五

    华而实等编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7月出版。40万字。为轻舟、郭力弓主编的《夜读文化精品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唐诗365首,大致依作者活动年代先后排序。每首正文下附赏析文字一篇。语言通俗,浅显易

  • 题水西寺

    【介绍】:杜牧作。唐宣州泾县有水西山,下临泾溪,林壑幽邃,有南齐永明中建崇庆寺,俗名水西寺。杜牧这首诗是为宣州幕吏时作。首二句说欲去还留,恐胜赏之不再。后二句进一步申述,谓碧溪之水为我含情,故我游兴未

  • 信美

    东汉王粲客居荆州,思乡作《登楼赋》,有“虽信美而非吾土”之语。后遂以“信美”为羁旅思乡之典。杜甫《成都府》:“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 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

    【介绍】: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诗句。惬(qè怯),惬当,称意。关,通向。上句谓用意惬当,则气势飞动。混茫,广阔无涯的境界。下句谓篇势虽终,而意蕴无穷。二句极力赞扬高、

  • 汉淮王

    指汉代淮南王刘安。晋葛洪《神仙传》载:淮南王好仙术,后得道成仙。鸡犬也随之飞上天去。后以“汉淮王”咏仙道之事。于鹄《题服柏先生》:“仍闻枕中术,曾授汉淮王。”

  •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

    【介绍】: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诗句。此二句将群小比做争食的群鸡,将君子正人比做被孤立的凤凰。谓小人得志而君子失所,讽刺朝政被小人和奸臣所把持。

  • 挑达

    (tāo dá)自由自在,放纵不羁。王维《赠吴官》:“不如侬家任挑达,草捞虾富春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