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养一斋词

养一斋词

三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稍后选为安徽候补知县,未曾赴任,不久即卒。著有《养一斋集》、《养一斋诗话》。潘德舆的诗学观相当保守,强调诗歌的社会教化作用,标举《诗经》“柔惠且直”一语,认为返古才是“古诗人之性情”,其实质就是所谓“仁义”,亦即封建正统的伦理道德。与此相反,他把袁枚以来许多诗人特别是“性灵”派诗人创作中所体现的反封建精神则斥为“嘲风雪,弄花草”,或者“叹老嗟穷”,甚至于“荒淫狎媒”,予以激烈攻击。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他强调“师法”,实际上是明七子的“诗必盛唐”理论。潘德舆的诗歌理论,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以复于古”(鲁一同《安徽候补知县乡贤潘先生行状》)。潘德舆的诗歌创作,在内容上以反映日常恬适生活为主,也有不少作品揭露社会黑暗,触及封建末世的衰朽本质。在艺术上,其诗以五古较为擅长,取法陶渊明、杜甫,古淡质朴,但缺乏独创。本书收所撰之词,共一百八十八阕。潘氏二十七岁始填词,词学韦庄、冯延巳,崇北宋。“中年颇泛滥于稼轩、玉田两家”(自序)。本集将嘉庆十八年(1813)至道光十六年(1836)之间所作之词,删去十分之二,由作者编定。词风温雅绵丽,上追唐宋。语言清丽,隽秀精工。但多模拟之作,内容比较单薄。集前自序,略述其词学观点。有咸丰三年(1853)刻本。

猜你喜欢

  • 尚书直指

    六卷。不著撰者姓名。据清朱彝尊《经义考》,认为是明初徐善述所撰,由宦官钱能从宫中携出稿本刻版印行。善述生卒年不详。字好古,谥文肃。台州天台(今属浙江省)人。明洪武中首贡入太学,授桂阳州学正。永乐初擢春

  • 襄陵县志

    ①十二卷。明宋之韩修,吕调元纂。宋之韩字敬斋,河南武安县人。出身进士,嘉靖四十四年(1565)任襄陵知县。才猷迥异,气宇渊宏,在任期间兴建设,息讼狱,政绩甚良。《襄陵县志》隆庆二年(1568)刻本。此

  • 信芳阁诗草

    五卷。清陈蕴莲(生卒年不详)撰。陈蕴莲,字慕青,江苏江阴人,阳湖左晨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咸丰元年(1851)刻本。书前有潘素心、其兄陈祖望所写序言及作者自序。书后有其夫左晨所作跋语。共收诗四卷。又有

  • 校补竹书纪年

    二卷。清赵绍祖(1752-1833)撰。绍祖字绳伯,号琴士。清安徽泾县人。廪膳生,曾主讲秀山、翠螺书院。长于金石考证,曾参与《安徽省志》的纂辑,著有《古墨斋金石跋》、《泾川金石记》、《安徽人物志》、《

  • 一峰集

    十四卷。明罗伦(1431-1478)撰。罗伦字应魁,改字彝正,号一峰,江西永丰人。家贫好学,樵牧携书,讽诵不辍。成化二年(1466)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擢进士第一,授修撰,因疏劾大学士李贤,谪福

  • 整顿中国条议

    一卷。美国福士达(1836-1917)撰。福士达,律师出身的美国外交官,曾参加南北战争,获上校军衔。历任驻墨西哥、西班牙和俄国公使,曾一度任国务卿。1895年被清政府聘为李鸿章赴日议和的顾问,促使签订

  • 大本琼瑶发明神书

    二卷。旧本题赐太师刘真人(生卒年不详)撰。刘真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约为宋徽宗时人。此书中所载均为针灸之法及方药。《四库全书总目》据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收为存目。

  • 歙县志

    ①二十卷,首一卷。清张佩芳修,刘大櫆等纂。张佩芳(1732-1793),字公路,又字荪圃,号卜山,清山西平定州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历仕歙县、合肥县令,寿州、泗州知州。乾隆三十二年(176

  • 越缦堂诗话

    三卷。清李慈铭(1830-1894)撰。李慈铭生平详见《白华绛柎阁诗集》辞目。是书论诗不标榜宗派,认为学诗之道必不能专一家限一代,凡规矩模拟者,必其才力薄弱,中无真诣。主张内有所蓄,同时广泛向前人学习

  • 孝经精义

    一卷。孝经后录一卷。孝经或问一卷。孝经余论一卷。清张叙撰。张叙字凤冈,江苏太仓(今江苏常熟)人。是书首有宋寿屏序及张叙自序。经文遵注疏本,刊去标目画为十三章。共分为四支,第一支即首章,为全书体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