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妙法莲华经疏

妙法莲华经疏

一卷。宋代竺道生(355-434)撰。道生,一般称为生公。本姓魏,钜鹿(今河北省钜鹿县)人,寓居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自幼颖悟聪慧,依竺法汰出家为僧,随师姓竺。是我国晋宋间的义学高僧。他有过目能诵之惊人记忆力和创造力,十五岁便登讲座。受具足戒之年,便以“善于接诱”见重当世。中年游学。晋安帝隆安中(397-401)入庐山,后赴长安闻业鸠摩罗什,成为罗什门下“四圣”、“十哲”之一。后入建康(今南京)青园寺著书弘教,提出一阐提人皆得成佛主张,因旧学大众以为此主张背经叛道,遂把他摈出僧众。转而入虎丘山,传说他曾聚石为徒,宣讲《涅槃》经,说到阐提有佛性,群石皆为点头。元嘉七年(430)再入庐山,直至元嘉十一年(434)于讲座旁坐而圆寂。道生一生勤勉,于群经众论普遍钻研,著述很多。见诸记载的有《维摩》、《法华》、《泥洹》、《小品》、《法华经疏》传存二卷,《维摩经疏》《出三藏记集》、《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净名经关中释抄》、《涅槃三十六问》仅存《答王卫军书》一首。《妙法莲华经疏》。已佚的有《善不受披义》、《顿悟成佛义》、《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道生奉高僧竺法汰,鸠摩罗什受业学成。其主要学说是融会般若空观和涅槃佛性说的精义而成一家之言。论证并提出了众生皆有佛性说,顿悟成佛说。他还把释迦如来一代的教法分为善净、方便,真实、无余四种法轮,故有“生公四轮”之称。《妙法莲华经疏》是对《妙法莲华经》所作的释文经疏。《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据说,法华经是诸佛秘藏,盖佛将入涅槃前三月,于清净众中演说此经,明唯一佛性。决定成佛、乃举手低头,皆成佛道,无复二乘三乘之别。道生依据该经这一主要思想,解经释义,阐述法华经宗旨。其所作的解释世皆实焉。其文通意顺。是现存中外文,凡十几部法华经疏中比较好的一部,是研究中国佛教经籍,特别是研究天台宗的佛学观点、主张所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现常见流行版本是续藏经本。

猜你喜欢

  • 江山人集

    七卷。明江瓘(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江瓘,字民莹,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间曾补诸生。因病弃举业。著有《名医类案》。是集凡诗五卷,文二卷。汪道昆为其作传,称“其少补诸生,以病谢举子业,专事吟咏

  • 巢经巢诗钞

    九卷。《后集》四卷。清郑珍(见《巢经巢遗稿》条)撰。郑珍诗作学杜甫,实则与黄庭坚相类,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是以学为诗者。凡所遭际山川之险,跋涉之窘艰,友朋之聚散,室家之流离与盗贼纵横,人民涂炭等世事,一

  • 方氏墨谱

    六卷。明方于鲁撰。方于鲁,初名大激,后以字行,改字建元,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方氏初学为诗,与汪道昆联姻后,被汪氏招入丰干社,待遇优厚。后学得程君房墨法,改而制墨。为与程氏争名,互相倾轧,

  • 直隶绵州德阳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阚昌言纂修。阚昌言,湖北安陆人,进士,曾任德阳县知县。德阳县志创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纂修者为邑令别楣。当时应大吏檄调,临时纂辑,仅写本一册,未成书。阚昌言任县令后,病其略而弗详

  • 御制文初集

    三十卷。《二集》四十四卷。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撰。《文初集》三十卷录文共五百七十余篇,分为十九门。《二集》四十四卷,录文凡四百一十余篇,分为二十三门。每门各依年代编次。所录之文均其

  • 畏斋集

    六卷。元程端礼(1271-1345)撰。端礼字敬叔,号畏斋。鄞县(今属浙江)人。以荐为建平教谕,迁台州路教授。《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辑出,得诗文百余篇,编为六卷。诗二卷,文四卷。其学以朱子为宗,

  • 常评诗集

    一卷。明常伦(1493-1526)撰。常伦,字明卿,号楼居子。明代散曲家、诗人。沁水(今属山西)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除大理寺评事。多力善骑射,时驰马出郊,与侯家子弟侠少年较射。用考调判寿州,

  • 读四书大全说

    十卷。清王夫之(详见《四书考异》)撰。是书析理极精,认为《四书大全》所引朱子之说,有绝非出自朱子,而为门人所假托者;有的为朱子之说,而也不可从者;有意甚是,而说不详者。而诸儒之说,又互有是非,皆为剖辨

  • 禹贡正解

    不分卷。清朱镇撰。朱镇字生白,江苏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此书共参考了三十多种书,朱镇对于有异说的问题,只审定其中一说,以便节约篇幅,便于初学者阅读,但这种择定方式颇为不易。朱镇在“凡例”中说:“篇

  • 续修汶上县志

    六卷。清闻元炅纂修。闻元炅字紫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举人出身,康熙五十六年(1717)任汶上知县。闻元炅掌汶上县,以邑志自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粟可仕创修后,又已百余年未修,虽山川、城郭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