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常谈

常谈

一卷。南宋吴箕(生卒年不详)撰。吴箕字嗣之,新安(今属河南)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及第。授仁和县主簿,分教临川。历知当涂县,为赵汝愚所重,召主审察。寻以疾卒。《宋史》不为立传,其事迹仅见于《徽州志》。所著尚有《听词类稿》十二册,已久佚不传。是书大抵皆评论史事,而间及于考证。分条记事,现存一百多条。《徽州志》称吴箕在临川时,与陆九渊友善,常与之游,相互讲明义理,盖深有得于金溪之学。今以此书与陆九渊文集互勘,可见其旨趣往往与陆九渊相合,如陆九渊《经德堂记》论汉高祖为义帝讨项羽一事,谓新城三老深知天下大计;而箕亦谓新城老人独知而言之,汉有天下,遂定于此。又陆九渊语录论曹参相汉,谓其能师盖公,用黄老术,汉家之治,血脉在此;而吴箕亦谓曹参得安静之体,盖公清心之言,有以先入之。两人说法,几乎一模一样。吴箕虽然有取于陆九渊,但并非墨守不变者,如论汲黯一条,陆九渊集中称汲黯仗节守义,虽曰未学,必谓之学;而箕乃以谓汲黯之直谏,本于气质,非学而得,故昧于大道。两人之说有如方枘圆凿,无法相入。可见,箕之学术虽本陆九渊,而亦不为苟同,实为可取。书成之后,不知何时刻版。与吴箕同时代的尤袤,辑有《遂初堂书目》,已列有《常谈》之名,《宋史·艺文志》谓《常谈》一卷,说明当时即已珍重其书。后全书散佚。清人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各韵中抄出,荟萃一百多条,重新编辑成书,以广流传。今所传者还有《函海》、《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猜你喜欢

  • 东门之墠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 南野堂诗集

    七卷。首一卷。清吴文溥(1738-?)撰。吴文溥,字博如,另号甚多,有淡川、瓜牛舌,小芙蓉山人,苍玉道人等。槜李(今浙江嘉兴)人。其人仕途淹蹇,四十六岁时,逢乾隆六度南巡、曾诏试,献四言诗九章,不久放

  • 泾县续志

    九卷,清阮文藻修,赵懋曜纂。道光初年,大府檄修通志,知县阮文藻,延邑人赵懋曜等,相于采辑,汇为一册,以备采择。此志称“续志”,卷一为学校、书院、坛庙、官署、桥梁、津渡、古迹、寺观;卷二为食货、职官表、

  • 玉篇残卷

    陈顾野王撰。参见《重修玉篇》。①五卷。这是清光绪初年遵义黎庶昌出使日本时所见到的古本《玉篇》残卷。起初在东京柏木探古处见到以下四卷:第九卷“言”部至“幸”部共22部、第十八卷后半“放”至“方”部共12

  • 高唐州志

    ①七卷。明金江纂修。金江字孔殷,浙江义乌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任高唐州知州。高唐州志创自天顺四年学正卢瑞,再修于嘉靖元年州守王大化,此志为三修。金江宰高唐州,求而览卢志、王志,芜且梓漫漶不存。遂

  • 僦寮集

    一卷。旧本题古杭月堂宗贤撰。不著时代。考之志乘,亦不载其名氏。据其题名,似乎衲子。故所与唱和者亦衲子为多。集中有和沈石田《鹊桥仙》词,知其为正、嘉年间人。其诗笔清旷,颇近自然。但篇幅不多,不免伤于寒瘦

  • 字汇

    十四卷。明梅膺祚(生卒年不详)撰。膺祚字诞生,宣城(今属安徽)人。是书为明代流行极广的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成书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其特点如下:一、按楷书形体把《说文》、《玉篇》、《类篇》等

  • 六书转注说

    ① 二卷。清夏炘(1789-1871)撰。夏炘字心伯,号嬛甫,安徽当涂人。道光时举人,官至颍州府教授。治学兼采汉宋,博考深研,著作尚有《檀弓辨诬》、《学礼管释》、《诗章句考》等。是书专论六书中没有定论

  • 奇经八脉考

    一卷。明李时珍(详见《本草纲目》)撰。此书刊于万历六年(1578)。首列奇经八脉总论,次论阴维、阳维、阴蹻、阳跻、冲脉、任脉、督脉、带脉等八脉循环。李氏认为人身经脉有正有奇,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

  • 知退斋稿

    七卷。清张瑛(1823-1901)撰。张瑛字纯卿,又字仁卿,号退斋。江苏常熟人。诸生,官至青浦县训导。少时学古文,成绩名列前茅,中年后迁居金陵书局,研究湘乡论文宗旨,晚年删除浮藻,益臻谨严。著有《国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