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征西纪略

征西纪略

一卷。清陆楣撰。陆楣,生卒年不详,字紫宸,江苏无锡人。本书的断限为:自康熙九年(1760年)四月蔡毓荣奉命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四川、湖广军务镇荆州起,至康熙二十年十月清军收复云南止。由于作者是蔡毓荣的“记室”(秘书),因而能以其亲身见闻记述了吴三桂变乱和蔡毓荣在平乱中的作用。当吴三桂未举起叛清旗帜之前,蔡毓荣就曾疏奏朝廷,建议在四川设置重兵,扼险要,固人心,并绘图贴说,可惜未引起重视。吴三桂变乱发生后,蔡毓荣积极投入到平叛战争中。他一方面厚恤士卒,与之同甘苦,又筹集军饷,以安定军心;另一方面提出了进剿之策,即以江西清军牵制长沙,使清廷“并力图岳(州)”,获得康熙帝允准。在收复岳州的战役中,蔡毓荣率本部军奋战了八个月,他每战必亲自指挥,昼夜焦劳,以致须发尽白。清军收复岳州后,蔡毓荣遵康熙之命,率五千五百余名绿营兵,会同征南将军赖塔、云贵总督赵良栋合力攻取云南。在清军的沉重打击下,吴三桂(已于康熙十八年病死湖南)的孙子吴世旸、部将郭壮图父子走头无路,自杀身亡。至此,清廷取得了平叛的最后胜利。接着,清廷也论功行赏,晋蔡毓荣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云南、贵州军务,加十七级。陆楣的好友沈楙德在该书跋中说,关于吴三桂变乱一事,“国史志其宏纲,而先生(陆楣)述其细目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本书为光绪二年世楷堂刊本,收入《昭代丛书》中。

猜你喜欢

  • 大名县志

    四十卷,首一卷,附图考。清张维祺修,李棠纂。张维祺,号云嵋,山东胶州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四十六年(1781)任大名县知县。李棠,福建永安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任大名县知县。此志最初

  • 政谱

    十二卷。清朱栗夷(生卒年不详)撰。朱栗夷字心庵。山阴(今山西省山阴县)人。本书采集佑《通典》,马瑞临《文献通考》、邱浚《大学衍义补》等书。然后,按类编辑。全书分十四回。虽然书名为《政谱》,实际仍为策略

  • 宋东莞遗民录

    二卷。清末陈伯陶撰。伯陶字象华,号子励,自号九龙真逸。广东东莞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官至江宁提学使,谥文良。明代袁昌祚有《东莞宋人遗民录》,已佚,仅存序。伯陶考证诸志乘及他书,共得二十余人

  • 说文楬原

    二卷。清张行孚撰。参见《说文发疑》。楬原犹言本原,指《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是书取五百四十部首以真书书之,并以楷体笔画多少编次,书篆文于其下,略有说解与注释。所引许书原文及各书均注明出处,所列字头皆标明

  • 谷口山房诗集

    十卷。清李念慈(约1662年前后在世)撰。李念慈,字屺瞻,号劬庵,泾阳(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直隶河间府推官。改新城知县。康熙十八(1679)荐举“博学鸿词”,未入

  • 南海杂咏

    十卷。明张诩(1455-1514)撰。张翊,字廷实,南海(今属广东)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累官至南京通政司左参议。著有《白沙遗言》(已著录)、《东所文集》等。是集为张诩杂咏广州诸古迹的诗集。

  • 周易古占法

    五卷,《古周易章句外编》一卷。程迥撰。迥字可久,号沙随,生卒年不详。南宋应天府宁陵(今河南宁陵东南)人。受经学于王葆、茂德、喻樗,为龟山派传人。著有《易章句》、《周易外编》、《古易考》、《古易占法》、

  • 选诗定论

    十八卷。清吴湛撰。吴湛字伯其,号冉渠,河南睢阳(今商丘)人,生卒年不详。其书以《文选》所录诸诗歌,自汉高帝以下以时代编次,而荆轲《易水歌》十五字别为一卷。前列六朝选诗缘起一卷,皆杂引六经以释之,迂远鲜

  • 蛰云雷斋丛书

    十四种,四十九卷。清佚名编。此丛书未著编者名氏,收书以清代学者研究经史的著作为主,兼及杂家著述。其中以廖平、康有为二人著述最为重要。廖平治经前期倾向今文学,于今文学颇有贡献。康有为亦主今文之说,故二人

  • 水浒

    见《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