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格物通

格物通

一百卷。又称《圣学格物通》。明湛若水(1466-1560)撰。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初名露,字民泽,避祖讳,改名雨,后定今名。增城(今属广东)人。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历任侍读、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晚年,致力于讲学著述,所建书院甚多,从学者甚众。著有《明论》、《新论》、《心性图说》、《樵语》、《雍语》、《四书训测》、《古本小学》、《春秋正传》、《二礼经传测》等书,由其弟子编辑成《甘泉先生文集》。《格物通》为嘉靖七年(1528)湛若水任南京礼部侍郎时所进。体例略仿《大学衍义》。以致知并于格物,而以格物统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六条。凡《诚意格》十七卷,又分为《审几》、《立志》、《谋虑》、《感应》、《儆戒》、《敬天》、《敬祖考》、《畏民》等八细目,计三百九十八则。《正心格》三卷,无细目,计八十四则。《修身格》九卷,又分为《正威仪》、《慎言语》、《进德业》等三细目,计一百九十八则。《齐家格》十三卷,又分为《谨妃匹》、《正嫡庶》、《事亲长》、《养太子》、《严内外》、《恤孤幼》、《御臣妾》等七细目,计二百七十则。《治国格》十四卷,又分为《事君使臣》、《立教兴化》、《事长慈幼》、《使众临民》、《正朝廷》、《正百官》》、《正万民》等七细目,计三百二十九则。《平天下格》四十四卷,又分为《公好恶》、《用人》、《理财》等三细目,计九百八十六则,而其中《用人》又分为《学校》、《举措》、《课功》、《任相》、《任将》、《六官》等六目,《理财》又分为《修虞衡》、《抑浮末》、《饬百工》、《屯田》、《马政》、《漕运》、《劝课》、《禁夺时》、《省国费》、《慎赏赐》、《蠲租》、《薄敛》、《恤穷》、《赈济》等十四目。其书皆杂引诸儒之言及明代君主的“谕制”,附以作者自己的论述。内容广泛,其旨是借“立志正心”、“敬天畏民”、“立教兴化”、“选贤任能”、“抑末薄赋”等儒家传统的论题,来阐发自己的心学观点。如他在书中认为,本体状态的“心”没有任何偏邪之念,一切伦理道德皆此而生,“心”即是“天理”,“心”外无事无物。提出“惟立志”、“煎销习心”、“随处体认天理”的修养方法。认为学莫于先立志,“立志莫先于见大,“见大者”即“天理”,“天理”即吾心的本体。此理在人心本自固有,然而为气习所蒙蔽则不明。故须用“体认天理”的方法,以发现被蒙蔽的本心。此书与邱浚《大学衍义补》均受到封建统治者和学者的重视,《四库全书总目》谓“浚书多征旧事,以为法戒之资;此书多引前言,以为讲习之助。二书相辅而行,均于治道有裨益者也。”有明嘉靖刊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金乡县志略

    十二卷,首一卷。清李垒纂修。李垒,邑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曾任湖北通城县知县。金乡县志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县令沈渊重修后,乾隆间又重修一次,其后近百未有续修者。在此期间,社会、风俗、经济

  • 周易原篇解

    十二卷。清胡道问撰。道问字近思,江西会昌人,乾隆间诸生。作者认为易篇第不合,所以名此书为“原篇”。胡氏认为古本易共十二篇,即:伏羲卦象为一篇,每卦下附以孔子之大象,认为大象专以解伏羲之易;文王之彖辞上

  • 文字蒙求

    四卷。清王筠撰。参见《说文句读》。原名《字学蒙求》,是为儿童初学文字而编写的。《周易》有“童蒙求我”之语,截取“蒙求”二字为名,表示其书旨在适合儿童的要求。王氏在序中引其友陈雪堂之语云:“人之不识字也

  • 靖康缃素杂记

    简称《缃素杂记》,十卷。北宋末南宋初黄朝英(生卒年不详)撰。黄朝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生平事迹不详。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仅谓其为绍圣(1094-1908)后举子。其余皆不清楚。此书杂记经史、文化、

  • 隐梅卢遗稿

    一卷。清殷秉玑撰。殷秉玑,生卒年不详,字茎仙,江苏常熟人,陈锡祺之妻,清代词人。此书有光绪七年(1881)刊本,书前有其夫陈锡棋所作的序言,共收诗九十首。还著有《玉箫词》一卷,有光绪七年(1881)刊

  • 郋园读书志

    十六卷。叶德辉撰。叶氏家藏丰富,每得一书皆记其前后题跋,此编即汇辑所藏书籍题跋而成。此前曾刊行《观古堂藏书目》,随后收藏益丰,故可视为藏书目录。是志按四部编排,卷一二经、卷三四史、卷五六子、卷七至十六

  • 古文雅正

    十四卷。清蔡世远(1682-1733)编。蔡世远生平详见《二希堂文集》辞目。本书是所为“古文”,却收有若干骈文在内,可见所用概念与后世不同。所谓“雅正”,意求文章典雅,内容正统。即“以理为根柢,而体杂

  • 诗声类

    十二卷。分例一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广森字众仲,另字撝约,号轩,曲阜(今属山东)人,孔丘六十八代孙。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后父母丧,以哀卒。广森曾受学

  • 春秋明志录

    十二卷。明熊过(详见《周易象指决录》)撰。此书辨驳《公羊》、《穀梁》及胡安国《春秋传》之失,尤其攻击《左传》一书。如隐公八年“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祊”。熊氏认为是“郑庄公欲离宋党,故以赂饵

  • 吴襄惠公集

    三种,八卷。明吴文华(详见《粤西疏稿》)撰。该书收《留都疏稿》一卷、《粤西疏稿》三卷、《济美堂集》四卷。前两种均为其任兵部尚书及巡抚广西时所上奏诸疏,《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史部存目。《济美堂集》为其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