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

二十五卷。宋朱服等校定。朱服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熙宁进士甲科,以淮南节度推官充修撰、经义局检讨,历国子直讲、秘阁校理。元丰中,擢监察御史里行。俄知谏院,迁国子司业等职,卒于徽宗朝,《宋史》有传。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四月,下诏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靖问对》等书,镂板行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〇三)。“七书”之名,缘由而生。负责董理校定的便是国子司业朱服。自此,《武经七书》被定为官书,颁之武学,并列于学官,设武经博士。《七书》次序虽屡有变易,但此七部书却一直固定未变。此书自颁定后为历代政府所重视。南渡以后,宋高宗明确规定“凡武学生习七书兵法”,武举考试也以《七书》命题。明代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便下令兵部刻印,发给附监读书的各级武职军官子弟。清代仍沿袭宋、明旧制,武科用此书试士。此书的北宋刊本今已不可见。最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本,原藏归安陆氏皕宋楼,后归日本岩崎氏,藏日本静嘉堂。国内所藏有宋刻元明递修本,藏南京博物院。上海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陕藩刊本、明监本。此外,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有明刊本。东北师大图书馆藏清刊本。北京图书馆藏有清影宋抄本。现今通行的是1935年上海涵芬楼影印中华学艺社借照东京岩崎氏静嘉堂本。《七书》的注本,作为一个整体统一注释,首推宋代施子美《七书讲义》为最先。至明代注家蜂起,其最负盛名者,当为刘寅《七书直解》。新注本有中国军事史编写组《武经七书注释》(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猜你喜欢

  • 地理质学启蒙

    七卷。英国艾约瑟(详见《格致质学启蒙》)译。不著撰人。原书是一部言地文学之书,为方便中国读者,艾约瑟在翻译时一分为三:《地志启蒙》、《地理质学启蒙》、《地理启蒙》。《地理质学启蒙》是关于地质学的通俗读

  • 钗钏记传奇

    二卷。明月榭主人撰。月榭主人之姓、字、里居、官职、生平均不详。此剧无名氏《传奇汇考》谓系明时旧本,不知谁作。吕天成《曲品》卷下著录此剧,题月榭主人撰,其后诸家书录多从之。按吕天成生于隆庆万历间,《曲品

  • 越望亭诗集

    二卷。明陈鹤(?一1560)编。陈鹤,字鸣野,一作鸣轩,号海樵生。山阴(今属山西)人。嘉靖四年(1525)举人,官至绍兴卫百户。越望亭在绍兴卧龙山巅,前对秦望,初名“望海”,后更此名;或曰为越地之望,

  • 杨园张先生全集

    十六种。清张履祥(详见《张考夫遗书》)撰。包括《愿学记》一卷,共一百一十九条,都是札记讲学之语。《问目》一卷,共三十八条,都是受业刘宗周时录以就正之词,中载山阴刘先生批者,即宗周。《初学备忘》二卷,都

  • 周易议卦

    二卷。明王崇庆(1484-1565)撰。崇庆字德征,号端溪,开州(今四川开县)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南京吏、礼二部尚书。该书泛论卦名、卦义,间或推及爻辞。《自序》说:“以六十四卦大义本诸彖

  • 扶桑阁诗集

    十四卷。明朱尔迈(1632-1693)撰。尔迈,字人远,号日观,浙江海宁人。隐居于海宁龙山,后入都,馆合肥邸第,以疾南还。此编为刘钟甫校刊,卷各为集。尔迈好游玩,擅长作诗,与名人唱和归后必有诗成帙。在

  • 湖州府志

    四十八卷,首一卷。清李堂纂修。李堂,乾隆年间任为知府。《湖州府志》乾隆二十三年(1758)刻本。此志四十八卷首一卷。卷首为图,卷一星野、建置、形胜、恩锡。卷二海界、城池、官署。卷三学校、武备。卷四至卷

  • 唐诗韵汇

    不分卷。明施端教编。施端教,生平籍里失考。著有《读史汉翘》。是书采唐人近体诗,以上下平韵隶之,大抵取供集句者之用。王震序称其集句为绝艺。可知是书所由作。《四库全书》列存目。

  • 严永思先生通鉴补正略

    即《资治通鉴补正略》。

  • 孝经释疑

    一卷。明孙本撰。孙本字初阳,钱塘(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著述有《孝经释疑》一卷,《古文孝经说》一卷。是书为问答体,一疑一释,以阐发其义,凡十八条,所见多当。本经引《尚书》一处,引《诗》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