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藤县志

藤县志

二十二卷,清边其晋修,胡毓璿编纂。边其晋,河南人,道光十二年(1832)副榜,曾任河南登封县教谕、广东署和平县事、英德县知县,同治三年(1864)任藤县知县。胡毓璿,广西藤县人,咸丰二年(1852)、九年(1859)两科举人。同治初任地方团练总局董佐,因平定梧州各地义军,以战功赏戴蓝翎。旧志始修于明崇祯间县令梁昌,嘉庆间县令高樊柱继修。同治初年知县边其晋延邑人胡毓璿编修,在嘉庆志基础上,删繁补漏,增补嘉庆二十一年至同治六年来五十余年史事于各卷末。志成于同治六年(1867),次年付梓。《藤县志》同治六年刻本,全志共二十二卷,分:天文志、舆地志、建置志、学校志、田赋志、军政志、职官志、名宦志、邑绅官职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记事志、芳名志。此志天文、地理、礼乐、文章、忠孝、节义、兵农、政治及古圣先贤、科名人物无不备载。其中天文、地理、学校、职官人物载述特详,兼选载历朝各体古文诗词。不足之处,该志成书仓促,嘉庆二十一年(1806)之后事收辑甚少。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刊,志前附“重刊藤县志序”,卷末附《前修志(嘉庆志)各官绅衔名》、苏爻山《镡津忠义录》、何寿谦《袁崇焕督师事略书后》。

猜你喜欢

  • 九经辨字渎蒙

    十二卷。清沈炳震(生卒年月不详)撰。炳震字寅驭,号东甫,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岁贡生,乾隆初,举博学鸿词科不遇。专攻古学,考订博辨,一生著述颇丰,除此书外,尚有《新旧唐书合抄》、《廿一史四谱》、《唐诗

  • 魏正始石经残字

    二卷(影印本)。民国十二年(1923)海宁陈乃乾影印,其旧本从罗振玉处借得。书首录王广庆《洛阳先后出土正始三体石经记》一文,历述三体石经先后出土的经过,颇为详备。次录王国维手札一份,论述石经《尚书》首

  • 河源纪略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纪昀撰。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乾隆进士。累迁侍读学士。坐事戍乌鲁木齐,寻释还。复授编修。官至协辨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卒谥文达。纪昀贯通经史,旁通百家

  • 谷山笔尘

    见《笔尘》。

  • 新修麻阳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姜钟璠、吴兆熙修,刘士先纂。姜钟璠,贵筑人,曾任麻阳县知县。吴兆熙,江夏(今武汉武昌)人,曾任麻阳县知县。刘士先,溆浦人,曾任沅州府学教授。《新修麻阳县志》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 石渠宝笈

    四十四卷。清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庄有恭、裘曰修、陈邦彦、观宝、董邦达等人奉敕编撰。时乾隆九年(1744),与《秘殿珠林》同时稍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误为乾隆十九年。此书最先为“上谕”,次为

  • 石田集

    十五卷。元马祖常(1279-1338)撰。祖常字伯庸。先世为汪古部人。居靖州天山。居室名石田山房,因以名集。延祐中复科举,祖常乡贡、会试皆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历官监察御史、礼部尚书、枢密副

  • 樵谈

    一卷。南宋许棐(生卒年不详)撰。许棐字忱父,海盐(今浙江海盐北)人。嘉熙年间(1237-1240)居秦溪,于水南种梅数千株,自号梅屋。居家之时,究心世道,心有所得,笔录成文,年积月累,以成是书。自序谓

  • 书史

    一卷。宋米芾撰。米芾生平详见《画史》。《书史》辑录前人书法真迹,皆以作者米氏之“平生目历”为据,始于西晋,迄于五代,凡此间书法名迹及印章跋尾,纸绢褙裱等,俱详记细载。辨叙其流传之渊源,考证其真伪,是后

  • 国老闲谈

    见《国老谈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