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重修玉篇

重修玉篇

三十卷。南朝梁陈间顾野王(519-581)撰。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今江苏吴县)人。博学,通经史,精于天文、地理、文字音义。在梁朝为临贺王萧正府记室参军,入陈官至黄门侍郎。著有《建安地记》、《玉篇》、《尔雅音》等书。《玉篇》是一部按汉字楷书形体分部编排的字典,成书于梁武帝大同九年(534)。顾氏自叙云:“六书八体,今古殊形,或字各而训同,或文均而释异,百家所谈,差互不少。字书卷轴,舛错尤多,难用寻求,易生疑惑。猥承明命,预缵过庭,总会众篇,校雠群籍,以成一家之制,文字之训备矣。”由此可知,顾氏是奉梁武帝之命而撰《玉篇》的,其宗旨是要综合群书,网罗众释,澄清是非,校正错误,写成一部较《说文》、《字林》更为规范、完备而适用的字书。与《说文》相较,《玉篇》确有许多改进:第一,从编排方法上看,虽然沿用部首体制,但是变动不小,删去“哭”、“”、“書”、“教”、“眉”、“白”、“”、“饮”、“后”、“介”、“弦”十一部,增加“父”、“云”、“喿”、“冘”、“處”、“兆”、“磬”、“索”、“書”、“床”、“单”、“弋”、“丈。十三部,总共五百四十二部,比《说文》多两部,而且尽量把意义相近的部首排在一起,不采取《说文》那种据形系联法;第二,从收释对象上看,变篆体为楷体,字数据唐封演《闻见记》所述,共达一万六千九百一十七字,比《说文》多七千五百六十四字;第三,从音义说解上看,先以反切注音,然后详细解释字义,既引前代字书为据,又举各种典籍为证,而且不局限于本义,把一个字的多种意义都罗列出来。遗憾的是原本《玉篇》早在宋代已经亡佚,幸而日本还保存一部分传写本,有八、九、十八、十九、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七卷等七卷。其中除卷二十二、二十七不缺字外,其他都是残卷。清朱彝尊《重刊玉篇序》云:“顾氏《玉篇》本诸许氏,稍有升降损益。迨唐上元之末,处士孙强稍增多其字,既而释慧力撰《象文》(即《象文玉篇》,著录于《崇文总目》,二十卷),道士赵利正撰《解疑》(即《玉篇解疑》,著录于《崇文总目》三十卷),至宋陈彭年、吴锐、丘雍辈又重修之,于是广益者众,而《玉篇》又非顾氏之旧矣。”按,唐孙强增加多少字,释慧力、赵利正又作哪些更动,无从可考;宋陈彭年等重修本称《大广益会玉篇》,即此所谓《重修玉篇》,成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以宋本计之,收释二万二千五百六十一字,比封演所述《玉篇》原本多五千六百四十四字,比《说文》多一万三千二百零八字。所谓“大广益”,仅指收字数量而言,若就释文详略而论,则是大减损,原来的释义,例证和按语被大量地删削了,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玉篇》的价值。今本《玉篇》的祖本有二,一是北宋椠本,一是元刊建安郑氏本。清初张士俊泽存堂本及清光绪间《小学汇函》本皆据宋本翻刻,《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皆据《小学汇函》本影印。《四部丛刊》则是据元本影印的。宋本卷首在野王自序和进书启之后有《神珙反纽图》及《分毫字样》,而元本多《玉篇广韵指南》一卷。宋本注文较详,大抵接近陈彭年等重修本。

猜你喜欢

  • 西崖经说

    一卷。清末顾成章撰。成章字詠植,江苏省武进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卷首有俞樾序,称其为顾成章年少之作,已卓卓可传,异时当必有进于是者。但后来并未见继此之大作问世。其中谓《尚书·仲虺之诰》中“汤放

  • 典引辑要

    十八卷。清丁昌遂(生卒年不详)撰。丁昌遂字秀崖。此书成于康熙四十九年。其内容为广泛采录旧有的文章,櫽括文章的大略而分类编次。书的凡例谓制艺一道,固发自性灵,间亦取证于古典。

  • 大儒奏议

    六卷。明邵宝编。作者生卒及生平事迹见前《左》条。《大儒奏议》选取宋代程颢、程颐及朱熹的奏议稿钞成。二程及朱子以道学传世,不以经济见。此书为邵宝任江西督学时所刊刻的。

  • 云间予谥诸臣传赞

    一卷。清陆秉笏(生卒年不详)撰。秉笏字长卿,号葵沾,上海人。乾隆六年(1741年)举人。乾隆间有诏,凡明末殉节诸臣及为流寇所逼而殉者,皆得分别予谥,并敕撰《胜朝殉节诸臣录》以记之。秉笏即抄录松江府属予

  • 班范肪截

    四卷,清张笃庆撰。张笃庆,字历友,号厚斋,又号昆仑外史,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拔贡生,善诗文,王士祯在《渔详诗话》中称其“淹博华赡,千言可以立就”。《班范肪截》一书是将两汉

  • 放猿集

    一卷。《桐江集》一卷。《江山风月集》一卷。附《船庵词》一卷。清潘曾沂(1792-1852)撰。潘曾沂,原名遵沂,字功甫,别号小浮山人。江苏吴县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五应礼部试而不第。道光五

  • 周易参同契

    三卷。传说东汉魏伯阳(生卒年不详)撰。魏伯阳,一说名翱,字伯阳,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市东)人。据晋葛洪《神仙传》记载,魏伯阳本为高门贵家子弟,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不知。后与三个

  • 墙东杂著

    一卷。清王汝骧(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汝骧,字云衢。江苏金坛人。由贡生官通江知县。此编乃所作古文,全集文共二十一篇。前六篇皆经说,后十五篇皆史评。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介绍。

  • 董方立遗书

    九种,十六卷。清董祐诚(生卒年不详)撰。董祐诚字方立,初名曾臣,江苏阳湖(今属江苏省武进县)人。嘉庆年间举人,曾游历各地,记山川形势及政治利弊,对律历舆地也颇致力研究。是书所收九种,有五种为数学著作:

  • 左氏博议拾遗

    二卷。清朱元英(1660-1713)撰。元英字师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进士。著作除《左传博议拾遗》外,尚有《助语小品》、《夏云存稿》、《虹城子集》、《诗学金丹》等。《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