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喇
【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伯都讷(23,63,180,260)。源自金姓和速嘉氏(23)。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俱收载。金代,为女真族姓氏。乃女真之白姓。其源有二: ①或 “以姓为氏”,金有哈萨喇安礼,泰州刺史,贞祐初,城破死之。②或为赐姓。金都林古赐姓哈萨喇氏。至清,则融为满族,为满八旗姓氏之一,世居伯都讷地方。清代满族之哈萨喇氏,乃金女真白姓哈萨喇氏之后裔。
【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伯都讷(23,63,180,260)。源自金姓和速嘉氏(23)。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俱收载。金代,为女真族姓氏。乃女真之白姓。其源有二: ①或 “以姓为氏”,金有哈萨喇安礼,泰州刺史,贞祐初,城破死之。②或为赐姓。金都林古赐姓哈萨喇氏。至清,则融为满族,为满八旗姓氏之一,世居伯都讷地方。清代满族之哈萨喇氏,乃金女真白姓哈萨喇氏之后裔。
读音:Wēizài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 (西) 夏武功大夫威载师宪。”未详其他。
读音:tā【音】 亦音其它之它(Tā)(62)。【源】 ①春秋时楚平王之孙田公它成,见《世本》,当为它氏之始(4,60)。②苗族姓。【布】 北京、湖北武汉、四川成都(91)、台湾台南(64,68,26
读音:Yún【源】西周时古姓(94)。周有㜏氏鼎,见《元和博古图》(60,62,63)。妘、㜏古时通用(60)。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妘’ 亦作 ‘
读音:jiǎn【源】①太昊(即伏羲)臣蹇修之后有蹇氏、寋氏(8,17,60)。②春秋时秦大夫蹇叔之后(9,12,60)。【望】山阳(17,41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蹇珉,春秋时秦大夫
读音:Dábó【源】 代北姓(60)。即达步,亦即达薄干之省译,为高车人之姓(70)。【变】 后改为褒氏,又有改为裒氏(6,7,17,27,60)。古时褒、裒相通(7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续通志
读音:ngwà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4,68,261)。
读音:Chúngū《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即 “纯狐”之讹。盖狐、孤形近而讹。姑兼收。详见“纯狐”条。)
读音:wǔ zhòng【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孝公之子驱,食采于臧(故城在今山东栖霞东北)。其后裔臧武仲之后,以武仲为氏(6,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读音:Líng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南之义马有分布。此姓系义马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蔆,《集韵》或作“菱”。是蔆、菱本为一姓。或用以分族?乃以草名为姓氏。)
读音:Jùtú《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 收载。其注云: “极罕见复姓”,未详其源。(按: 疑乃“巨蒐”之讹,盖蒐、菟形近而讹。姑收录以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