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侯
【源】春秋时晋、曹、杞等国皆有桓侯氏,见《姓氏英贤传》及张澍《姓氏五书注》(60,62)。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张澍之语云: “晋、曹、杞皆有桓侯氏。盖桓叔初封桓,后封韩。”桓叔,晋曲沃武公之先,晋穆公子。此当以国爵为氏,系出姬姓。
【源】春秋时晋、曹、杞等国皆有桓侯氏,见《姓氏英贤传》及张澍《姓氏五书注》(60,62)。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张澍之语云: “晋、曹、杞皆有桓侯氏。盖桓叔初封桓,后封韩。”桓叔,晋曲沃武公之先,晋穆公子。此当以国爵为氏,系出姬姓。
读音:mán芈姓荆蛮之后,因氏焉。(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读音:Shuì/Shuey,Shwei【综】 裞祯,明时浙江武康人,洪武中任工部主事(15,21)。亦作〔祱〕(15,24)。
读音:Hélǔwēn【综】 元时人姓。迭里弥实,字子初,合鲁温氏,累官漳州路达鲁花赤。子六十,任速古儿赤。子普颜帖木儿,任江西行省通事(399)。
读音:zhòng【音】 亦音种(Chóng)(7,15,17)。【源】 颛顼帝之裔重黎之后。一说,少昊时重为南正司天之事,黎为北正司地之事,以官为氏,见《风俗通》(1,6,7,12,17)。【望】 汲
读音:wūbù【源】 ①相传炎帝参卢之后有乌护氏,见《路史》(60,62)。②北狄(一作赤狄)七姓之一为乌护氏(17,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 《路史》
读音:Zhǐ【源】 ①系自任姓。夏商时侯国有挚畴,为商左相仲虺之后,即周文王母太任之国(故城在今河南汝南东南),其后有挚氏、挚畴氏、畴氏,见《风俗通》(1,12,15,60)。②系自子姓。帝喾高辛氏之
读音:Chuò【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集》(62)、《中华姓府》(63)、《新编千家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编千家姓》亦载,未
读音:rùn闰,见《姓苑》。汉南南阳府有闰氏。(见《万姓统谱》)
读音:Hénggǔn【综】 景颇族姓。属浪速支系,居云南潞西三台山,汉姓为金(168)。
读音:Lúnàzhī【综】元时蒙古人姓(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