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古
【源】 乌古,辽时女真部落名,为以部为氏(60),至金时改称乌古论氏,至元时又改称乌古孙氏,明时又复为乌古氏,至清时改为乌库哩氏(181)。
《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姓考》注云:“以部落名为姓氏。乌古,部落名,在今吉林东北地区。金有乌古出。”(按: 此当为女真族姓。或作“乌古孙氏”、“乌古伦氏”。见《中国人的姓名·满族》。)
【源】 乌古,辽时女真部落名,为以部为氏(60),至金时改称乌古论氏,至元时又改称乌古孙氏,明时又复为乌古氏,至清时改为乌库哩氏(181)。
《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姓考》注云:“以部落名为姓氏。乌古,部落名,在今吉林东北地区。金有乌古出。”(按: 此当为女真族姓。或作“乌古孙氏”、“乌古伦氏”。见《中国人的姓名·满族》。)
读音:Fúdì《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Kòng《姓氏词典》 引 《新元史》 收载。“元有控库世。”未详其源。
读音:Sàmǐtè【综】清正白旗蒙古护军三达色之妻为萨米忒氏(260)。
读音:Shélóu【源】 鲜卑人姓,随魏南徙,见《魏书》(7,12 ,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俱收载并注此音。《郑通志·氏族略》亦收,其注云:“本鲜卑,随魏南
读音:Sāngpéng景颇族姓氏。出自 “石热尼”姓。《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yánzhě《姓氏词典》引《宋史》收载,其注称: “宋有言者龙移。”未详其源。
读音:Hún/Hwen,Hwun【源】 见《直音》(15,63)。
读音:Jī【源】 周平王分与康叔之殷民七族有饥氏(11,17,62)。与飢(饥)氏不同(17)。【望】 河南(17,418)。《姓氏词典》引《千家姓》收载。其注云:“系饥姓分族。”此出河南。或作“
读音:miǎn【源】 黄帝臣冕侯之后(17,60,62)。亦见《姓苑》(15,21)。【布】 北京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有分布,《姓氏考略》亦载,其据《姓考》 注云: “黄帝臣冕侯之
读音:Zhālázhīlá【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扎剌只剌氏(13)。【变】 ①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扎拉济兰〕(24)。②《辽金元姓谱》有扎剌只扎氏(33),〔扎剌只扎〕似系扎剌只剌之异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