罈
【音】罈氏有寻(Xún)、淫(Yín)二音,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10,63)。《中华姓府》按,音不同姓也不同(63)。【人】罈显,东汉时人(10)。
【音】罈氏有寻(Xún)、淫(Yín)二音,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10,63)。《中华姓府》按,音不同姓也不同(63)。【人】罈显,东汉时人(10)。
读音:Dǎo【源】 ①因避居岛屿而为氏(60,62)。②回族姓。【布】 山西太原(62)、阳城(309)、台湾南投(68,261)、河南淮阳(299)、西华、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乌拉特前旗等地均有此
读音:kān【源】 相传为高辛氏时八元之一仲堪之后,见《风俗通》(1,7,9,12,15)。【望】河东(418)。【布】江西广丰(328)、萍乡(371)、峡江、台湾高雄(68,261)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bāo【源】 春秋时楚公族苞丘氏之后有苞氏,见《姓考》(17,62)。亦见《姓苑》(7)和《广韵》(11)。一说,苞即包姓,古时包与苞通(60,62)。【望】丹阳(17,418)。【布】浙江余姚
读音:Qiáo/Chyau【综】 源出不详。或系乔氏所改。台湾高雄有此姓(68,261)。
读音:Fū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福建之邵武、广东之吴川等地有分布。此姓系景县等地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不见载於古籍。(按: 芙,当即芙蓉,亦即荷花,似应以花名为氏。)
读音:Dòu【源】 见《正字通》(86)。郖,弘农县渡地,故地在今河南灵宝西北。或以地为氏。【变】 后改为豆氏,见《正字通》(86)。《姓氏词典》据《姓谱》 收载。其注云: “以地名为姓氏。浢,即
读音:zhú hǔ术虎曰董。(见《金史·国语解》)▲<金>术虎高琪,猛安人,平章政事。《中文大字典》 收载并注此音。金代有术虎筠寿,贞祐间为器物局直长。《金史》有传。此姓当为女真族
读音:Dōngyáng【源】 春秋时鲁、齐、晋皆有东阳之地。鲁之东阳在泰山南,齐之东阳近莱,晋之东阳在魏郡广平以北。必其先列国大夫以采邑为氏者(7,60,62)。一说,出东阳郡,见《姓苑》(12,21
读音:mù【源】①系自妫姓。帝舜之后有虞幕,名思,为夏时诸侯,后世氏焉,见《风俗通》(1,7,11,17,60)。②以地为氏(60,62)。 【望】江陵(17,418)。 【布】四川成都有此姓(91)
读音:Yàng【源】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集》(62)。【布】 河南商城有此姓(308)。【人】 恙经琳,1946年,曾任国民党陆军73军15师营长(6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左权等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