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Péi

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封地为姓氏,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伯益子孙封于(péi)邑(今山西闻喜),至六世孙苹陵,周僖王时被封为解邑君,他以祖辈的封地为姓氏,去掉“邑”字,改加“衣”字,为裴氏。二是以封地为姓氏,为颛顼的后代,春秋时,晋平公封颛顼后代鍼于周川裴中(今陕西岐山北),称为裴君,其后代遂以裴为姓。

裴姓发源于山西。早期的裴姓,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一带,到了西晋时期,尤其在“永嘉之乱”之后,随着大批移民南迁,裴姓散居江南,并逐渐向全国各地发展。

裴姓历史人物有裴楷,西晋名士,仪容俊爽,时称“玉人”,精《老子》《易经》。《世说新语》记载了一则反映他机变的故事,晋武帝登基后,曾卜卦预测西晋命运,得了个“一’字,以为只有一世,颇不高兴,大臣们也相顾失色,裴楷却依照何晏《老子注》解释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以为天下贞”,使得场面改观。裴度,唐朝宰相,任职期间力主削藩。其“威望德业”一直为世所重,当时人评论古今将相,皆“推度为首”,甚至西南夷、西域郡主“见唐使,辄问度老少用舍”,可见其影响之大。唐后的许多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如司马光、欧阳修、李贽等人,都称赞裴度“以身系国家轻重如郭子仪者二十余年”。

裴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九十七位。


【源】 ①系自嬴姓。颛顼之裔孙伯益之后有秦非子,秦非子之后封��乡(故城在今山西闻喜裴氏村),因以为��氏。其后裔陵,因功封为解邑(故城在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君,乃去邑从衣为裴氏,见《风俗通》(1,7,12,17,60)。②系出风姓。晋平公封颛顼帝之裔孙鍼于周川之裴中,号裴君,后有裴氏(7,15,21,60)。③疏勒国(亦作佉沙),其人文身碧瞳,其王姓裴,见《西域传》(69)。唐时西域疏勒王裴夷键降唐封为右骁骑大将军,其后为裴氏(12,70)。④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培佳氏后改为裴氏(180)。今满族姓(344)。⑤京(104)、土家(387)、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河东、京兆(17,60,7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人】 裴陵,周僖王封其为解邑君,河东闻喜裴俱陵之后裔(15,21)。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唐书·世系表》云: “系姓赢姓。伯益后非子之支孙封��乡, 因以为氏。 后徙封, 乃去邑从衣为‘裴’。”(按:此依《集韵》“符非切”;《汉语大字典》音féi,未注明其为姓。)②又注: “晋平公封颛顼帝之孙鍼於周川之裴中, 号裴君, 后有裴氏。 望出河东。”

今多音péi,亦为现行姓氏。

猜你喜欢

  • 读音:Gòng贡姓来源于端木赐。子贡,孔子弟子,本名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时卫国人,他曾经担任过鲁国的宰相,善于辞令,精明能干。其家族昌盛,他的后世子孙中有一部分人为了避祸,就以祖上的字“贡”作

  • 子禽

    读音:zǐ qín【源】 春秋时陈僖子之子惠子得,字子禽,其后为子禽氏(7,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妫姓,陈僖公生惠子子得为子禽氏。”此以字为

  • 白巴公

    读音:Báibāgōng【源】 见《希姓录》(22)。《姓氏词典》 引 《希姓录》 收载。未详其源。

  • 卓津

    读音:Zhuōjīn【源】 ①元人姓。卓津系辽时部落,以部为氏(24)。②清满洲八旗仍有此姓,世居长白山(23,63,180,260)。【变】 ①亦作〔卓晋〕(260)。②清蒙古正黄旗中有卓金氏(26

  • 查拉幇克

    读音:Zhālābāngkè鄂伦春族姓氏。出自白依尔哈拉,汉意为“桦树”——因天旱少雨,人赖以桦树汁得活,因以查拉帮克为氏。见 《中国人的姓名·鄂伦春族》。

  • 塞赫哩

    读音:Sàihè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诺罗村(23,63,180,260)。【变】①一作〔塞赫理〕(260)。②清正红旗满洲马甲德克精额之妻为色赫哷氏(260),〔色赫哷〕似即塞赫哩之异译。清

  • 莽努特

    读音:Mǎngnǔtè《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蒙古族姓氏。清顺治时都统阿赖姓此氏。”《清通志·氏族略》译作“莽那特”,姑兼收以备考。

  • 阿蛐

    读音:A-qū【源】 彝族姓。属曲涅家支(375)。

  • 读音:Chuàn【源】 见《直音》(15,21,62,63)。同爨(86)。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据 《万姓统谱》 收载,未详其源。(按: 熶,即爨字之异体,当音cuàn。爨,为现行姓氏。

  • 管宋昂

    读音:Guǎnsòng’áng【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龙坎寨(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