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诗词古文>高明生平

高明生平介绍

高明(约1305~约1371)元代戏曲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古典名剧《琵琶记》。元代戏曲作家。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从名儒黄□游,黄为官清廉,并以至孝见称。高明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师影响颇深。明代万历刻本《琵琶记》插图高明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高明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间疾苦,不屈权势,受到治下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查看高明的诗词古文

高明旧家高宅腕

  往昔乡邦史料关于高明的旧家,只记载他家在瑞安县南社乡十五都崇儒里。明嘉靖《瑞安县志》载:南社乡辖五都、九里、六十三庄。崇儒里是其中之一,约含柏树、团前、薛泊、阁巷等庄,那时就已经没有高宅腕及其邻村盛家庄的庄名了。上世纪80年代,瑞安中学吴引一老师曾撰文以阁巷陈氏《清颍一源集》中陈挺的《吊高则诚》、《过高宅腕》等诗文,考证高明旧居在高宅腕。

  《吊高则诚》前四句:“柔翁道望重吾乡,遗构无存故址荒。清明墓道人非昔,癸丑兰亭帖已亡。”诗中“柔翁”借高明《柔克斋集》指代高明,“遗构”句指高氏旧居房舍已经湮没无存,甚至连坟山也卖给别人。诗注中提到陈挺叔祖陈镪(号方塘)曾在高明旧居中找回《柔克斋集》遗版,说明陈镪在世时高家遗构尚存。

  《过高宅腕》其一前四句:“路名高宅腕,里并盛家庄,盛氏无从问,高公亦已亡。”可知高宅旧居边有条像手腕一样弯折的小路仍在,只是高宅与盛家庄一起湮没成农田。再从陈挺的《辛酉避(倭)寇榆杨堡》和《新晴述怀》诗“室成行可待,归计菊花边”句注“欲以是年(嘉靖丁卯)九月构屋”,说明陈挺于辛酉、丁卯,即嘉靖四十年(1561)、隆庆元年(1567)在世。从《清颍一源集·吴论〈鸡肋集〉》中有:“嘉靖己未(1559),偕方塘翁避寇难于沙城”句,可知嘉靖三十八年陈镪仍在世,与陈挺基本同时。可知高宅大约湮没于公元1567年前后。

猜你喜欢

  • 陈理

    陈理,字子文。饶平人。明宪宗成化十六年(一四八〇)举人,授德兴教谕,升浦城知县。以病告归,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郑敦允

    郑敦允,字止川,号芝泉,长沙人。嘉庆甲戌进士,改庶吉士,历官武昌知府,兼署督粮道。有《白石园樵诗草》。

  • 张穆

    (1607—1688以后)明末清初广东东莞人,字穆之,号铁桥。工诗,善画马,能击剑。壮年往来吴中,结交知名之士。后归隐罗浮山。所画山水有生气。年八十余,尚步履如飞。有《铁桥山人稿》。

  • 冯班

    冯班(1602~1671)明末清初诗人。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人江苏常熟。明末诸生,从钱谦益学诗,少时与兄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入清未仕,常常就座中恸哭,人称其为“二痴”。冯班是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论诗讲究“无字无来历气”,反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有《钝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

  • 郑概

    生卒年不详。排行十六。代宗广德元年(763)至大历五年(770)在浙东节度幕,与鲍防、严维等数十人联唱,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四七、《会稽掇英总集》卷一四。《全唐诗》存诗2首,又联句2首,《全唐诗续拾》补联句10首。

  • 朱受

    朱受,宜兴人,字敬持。少聪颖好学,工诗。官户部福建司主事。著有《书神录》、《深柳堂吟卷》等。

  • 钱应庚

    字南金,松江人。以明经教授。

  • 叶李

    叶李(1242—1292)字太白,一字舜玉,号亦愚,杭州富阳庆护里(今环山乡)人。少聪慧,性耿直。20岁入太学读书,与朱清相友善。南宋末年因反对投降派被流放。终宋只为国子监生,大才不能仕。但是后出仕元朝,六年就做到了一品官职。如今史届坊间评价不一,一方面清朝乾隆帝评价:“才德兼优者,上也;其次,则以德为贵,而不论其才焉。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以降元”这一句话闻于世人,另一方面也有世人提出南宋在时叶李欲为国效力反而受到冤屈贬斥报国不能,及至仕元清明廉正不可不谓是一位好官,这不应为仕元朝就刻意贬低和忽略的。

  • 范智闻

    范智闻(今属山西)人。生平不详,南渡前后曾至长安、长汀,留有诗刻。

  • 刘弗陵

    (前94—前74)即刘弗陵。西汉皇帝。武帝少子。年幼即位,统治期间,由霍光辅政。承武帝政策,移民屯田,多次出兵击败匈奴、乌桓。始元六年,召开盐铁会议,问民疾苦。在位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