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龙骨之处方名,详该条。
药物剂型之一。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媒,提取药材中醇溶性成分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如牙痛水(成药)即为此剂型。
见《皇汉医学·产科发蒙》。即儿枕痛。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囟门肿起。《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有囟肿者,由脾胃不和,冷热不调,或怒啼饮乳,或喘急咳嗽,致阴阳气逆,上冲而囟肿也。热则肿而软,冷则肿而硬。”因热而肿者,宜清热解毒,以青黛冷水调敷于局部
即艾灸补泻,见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胎水肿满。详该条。
书名。见《通志·艺文略》。5卷。唐·杨损之撰。杨氏“以本草诸书所载,药类颇繁,难于寻检。删去其不急并有名未用之类”(《补注神农本草》),已佚。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玄感传尸方》1卷。已佚。
焦,在此指脊椎棘突;五焦,即第五、六胸椎棘突间。《灵枢·背腧》:“心腧在五焦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