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材手册》。为胆矾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羊角扭,详该条。
出《医学正传》即慢惊风。详该条。
病名。《素问·阴阳别论》:“二阳结,谓之消。”二阳指阳明,阳明热盛阴伤,其症消谷善饥,饮食不荣肌肉,故称消。后世将消病分为三类。《医述·三消》:“消病有三。曰消渴,曰消中,曰消肾。”《景岳全书·杂证谟
①见《四川中药志》。为水八角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草血竭之别名。③见《分类草药性》。为红白二丸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即膈气。详该条。
①指直接被火焰或火器烧伤。②火邪所伤,症见高热、烦渴、咽喉肿痛、面红目赤、斑疹、吐血衄血,舌红绛,脉数等。当以泻火为大法。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指患疮疡期间出现小便不利。若见小便淋漓频数而黄者,多因疮毒内结膀胱,宜用八正散加减以清热利尿;若因久患疮疡耗阴竭液而茎中涩痛,小便短少者,多因损伤肾气所致,宜用肾气丸加
书名。①清·何梦瑶撰。包括《神效脚气秘方》、《追痨仙方》、《妇科良方》、《幼科良方》、《痘疹良方》、《医碥》。作者长期行医粤东,大多根据南方地势、环境,结合患者体质、病症的特点处方用药,其中《追痨仙方
病证名。见《证治要诀·哮喘》。指气喘而无咳嗽痰涎的病症。因喘逆未见痰涎,故称为干喘。多由情志郁结,气机壅逆所致。《医学入门·喘》:“七情气急无声响,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