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四方。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炙甘草、制香附、厚朴(姜炒)。加生姜,水煎服。治小儿久病脾虚,或吐泻暴伤脾气,健运失常,饮食不化,食少腹胀,精神倦怠,面黄瘦。
正骨法。适用于肩、髋关节脱臼的整复。见《伤科汇纂》卷一。又名足蹬法。以左肩关节脱位为例:令患者仰卧,医者面对患者坐于伤侧,将左足跟置于患侧腋窝内,双手握左腕,配合足牮对抗拔伸,使其复位。
药物学著作。32卷。清·刘若金撰。刊于1700年。作者依《本草纲目》的分类次序,编集691种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等30部。每种药物精选各家学说,删去浮词及迷信部分重新编纂而成。书中根据前人论述,以
脚病名。即足部的各种扁平疣、寻常疣、粉瘤等。多为生物、物理刺激造成。症状轻微,后期转变为脚垫、垫黄或垫核后,疼痛显著;部分足瘊具有传染性。修脚业按其形态特点将足瘊分为刺瘊子(即寻常疣)肉瘊子(即扁平疣
用通利之药,去除气滞邪壅之证。《汤液本草》卷上:“通可以去滞,木通、防己之属是也。”又如产后气血壅盛,乳汁不下,用通草、王不留行等药以通窍下乳。又如湿痹之证,由于湿邪留滞,四肢沉重痠痛,用防己、威灵仙
见六种新编条。
书名。清·李用粹撰。本书选辑医案六十余条,多属内科杂病。作者强调“医贵精详”。其治案,辨证审脉较细致,能掌握病之标本缓急,析证立方。案语或有艰涩之弊。后收入《三三医书》中。
【介绍】:见洪遵条。
研制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穿山甲、地榆、当归、白芷、紫草、乳香、没药、血竭、栀子、大黄、冰片。油膏剂,外用适量,涂敷患处。功能止痛消肿,生肌解毒。治烧伤烫伤,红肿起疱,疮面溃烂、化脓等。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山慈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