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热证,当以寒药制之。如辛寒之剂白虎汤,苦寒之剂龙胆泻肝汤之类。一般来说,肺胃热宜银翘、石膏,心腹热宜芩、连,肝胃热宜黄柏、知母、胆草。又如表里火热俱盛,大热烦躁,甚则发斑,小便黄赤,吐血,鼻出血,
【介绍】:见周祐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兔儿伞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竹叶椒之别名,详该条。
出《肘后备急方》。即蚕退纸,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鸭儿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用晦,自号杏翁。福建莆田人。精通医术,对贫家不取报酬。著有《杏村肘后方》、《伤寒书》、《脉理精微》等书,均佚。
指阳明。《素问·阴阳类论》:“所谓二阳者,阳明也。”《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王冰注:“二阳,谓阳明大肠及胃之脉也。”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十八。多因产后失血,心血不足,心神失养,败血扰心;或外感风寒,恶露不行;或产伤气血,心气大虚所致。症见言语颠倒,眼见异物,狂乱胡言。产后失血,心血不足,则宜芎归合华佗愈风汤;败血扰
书名。4卷。清·王士雄选辑书成于1853年。王氏在俞震编纂的《古今医案按》中选取较好的医案,分类辑录,并加按语,进一步阐明治案中辨证、处方之医理,或评论其不足或错误之处,有助于读者深入体会治案的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