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阳中风

太阳中风

病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虚证。中风是外感风邪之意,与猝然倒地、口眼斜的中风不同。太阳中风的特征是发热恶风,汗出脉缓。《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注解伤寒论》卷二:“风则伤卫,发热,汗出,恶风者,卫中风也。……以卫为阳,卫外者也,病则不能卫固其外,而皮腠疏,故汗出而恶风也。”《伤寒溯源集·中风正治》:“中风,风伤卫也。……感之则为中风矣。然非独春令为然也,四时皆有之,唯春时为当令耳。发热者,风邪客于卫而郁蒸也,汗出恶风者,风邪袭于毛孔卫气不能司其开阖之常,玄府不闭,故汗自出,腠理疏而不克任受风寒,故恶风也。”参见太阳病条。

猜你喜欢

  • 中续命饮

    《伤科秘方》方。红花2.4克,桃仁、乳香、没药、当归尾(酒洗)、穿山甲各3克,官桂、川芎、莪术、神曲各1.8克,柴胡0.9克,甘草1.5克,枳壳4.5克。水酒煎服。治外伤瘀血肿疼。

  • 宁嗽膏

    《古今医鉴》卷七引京师方。天门冬(去心)半斤,杏仁(去皮)、百部、百合、贝母(去心)、白术各四两,款冬花五两,紫菀三两。上药捣碎,用长流水二十碗,煎至五碗;滤渣再煎,如是者三次,共得药汁十五碗,入饴糖

  • 胞轮振跳

    病证名。指眼睑不自主跳动的证候。见康维恂《眼科菁华录》卷上。又名睥轮振跳、目瞤,俗称眼皮跳、眼眉跳。常由风热外袭,入侵经络,或气血衰弱,筋脉失养,血虚生风所致。本症眼睑振跳,或稀或频,患者不能自制,日

  • 大叶毛鼠曲

    见《江西草药》。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 木蛭毒疮

    病名。《本草纲目》卷九丹砂:“南方多雨,有物曰木蛭,大类鼻涕,生于枯木之上,人过其下,坠人体间,即立成疮,久则遍体。惟以朱砂、麝香涂之,即愈。”即山蛭(草蛭)附着于胫、股上,入皮肉中,吮吸血液,被螫处

  • 元达

    【介绍】:宋元间人。初名守旻,后改名达。鸡泽(今河北鸡泽)人。知医知药,善制犀粉。

  • 红炉点雪

    痨瘵(结核病)治疗专书。又名《痰火点雪》。4卷。明·龚居中撰。刊于1630年。书中以肺肾阴亏,心肝火炽为痨瘵的病因、病理;以滋肾清肺,柔肝降火为主治原则。卷1~2主论痨瘵(痰火)的各种主证和兼证治疗;

  • 吐血

    病证名。见《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指血从口吐出,无明显呕恶及咳嗽。亦有泛指血从口吐出者。甚者可倾盆盈碗。多因酒热辛肥,郁怒忧思,劳欲体虚等因导致胃热壅盛,肝郁化火,或心脾气虚,血

  • 气分证

    温热病的化热阶段。以发热不恶寒,舌苔转黄为特点。多从卫分证转来,或由伏热内发。气分以中焦阳明为主,也包括肺、胃、脾、胆、大肠等脏腑。或热郁于肺而鼻煽气促、咳嗽痰黄;或热结胃肠而口渴引饮、大便秘结或下利

  • 小儿羸(lēi 雷)瘦

    病证名,指小儿形体消瘦,体质羸弱。小儿脾胃脆弱,易虚易实,如果喂养不当,或患泻痢等症,损伤脾胃功能,使之食欲不佳,甚至不能饮食,影响气血生化,肌肤得不到营养,则可渐至体羸而消瘦。临床有挟冷、挟热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