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高世栻条。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即目赤烂。详该条。
病名。①指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见《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②指虚劳的七种病证。①指阴寒、阴萎、里急、精连连、精少阴下湿、精清、小便苦数临事不卒(见《诸病源候论
解剖名。指胸骨柄。《伤科汇纂》:“上横骨在喉前宛宛中,天突穴之外。”
见伤寒百问歌条。
见《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为雪乌之藏族语名,详该条。
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即胎前阴门肿。详该条。
见丹溪先生医书纂要条。
症名。即因外伤致使筋发生断裂。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即伤筋。详该条。
小儿病多涎者,《太平圣惠方》谓为“风热壅脾,积聚成涎”所致。《幼科释谜》:“小儿涎痰,“痰由涎结,涎乃脾泔。脾运胃液,肢体皆咸。脾气不足,风热相兼。壅遏中脘,口沫淹淹。乃生壮热,惊搐渐添。”“然痰与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