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卷五十三。又名火喘。指火热之邪,郁于肺胃,使肺气郁滞不宣,痰浊挟热,阻塞气道所致的喘息。症见喘急而口干舌燥,面赤唇红。因于肺热者,宜清肺泄热,用凉膈散;因于胃热便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大腿后面的痈。证治见外痈条。
出《颅囟经》卷上。即赤游丹。详该条。
【介绍】:见徐豳条。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大椎。见该条。
出《太平圣惠方》。为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银海精微》。即金针开内障。详该条。
即膜原。《灵枢·胀论》:“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详膜原条。
书名。4册,分为前后两编。前编系明·沈子禄撰于1566年;后编为明·徐师鲁撰于1576年。其后又经清·尤乘重辑,刊于1689年。前编名“分野”,记述全身体表部位的名称共88条,逐一详引博考《内经》等书
【介绍】:见朱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