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病

气病

脏腑经络气机失调的病症。见《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有虚实之分。虚由精气内夺,实由邪气偏盛。虚症可见气耗气消气脱等;实症可见气结气郁气乱气逆等。气病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并与寒热偏胜有关,如聚热则腠理开而气泄,聚寒则经络凝涩而气收劳损可致元气虚衰,积聚可使气机壅阻。古有七气九气等名。气病与肺肾疾患关系尤深,以肺主一身之气,肾为元气之根。血病与气亦有密切的联系,以气为血帅,气病常易导致血疾。参见气病各条。

猜你喜欢

  • 心脾两虚

    指心脾两脏气血虚弱的病变。主要证候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便溏、倦怠乏力、或见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脉细弱。可见于贫血、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症。治宜补气摄血。

  • 空腹服

    又称平旦服。即在早晨未进食前服药。治四肢血脉病和驱虫药,都宜空腹服。《神农本草经》:“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

  • 桃花癣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即吹花癣。详该条。

  • 上马

    推拿穴位名。即二人上马。见该条。

  • 地钮子

    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详该条。

  • 筋惕肉瞤

    证名。指筋肉惊惕跳动。见《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多因汗多伤阳,血虚津耗,筋脉失养所致。《伤寒明理论》卷三:“其于筋惕肉瞤,非常常有之者,必待发汗过多亡阳,则有之矣。……发汗过多,津液枯少,阳气太虚

  • 崩砂风

    病名。见《喉科秘诀》卷下。即大水风。详该条。

  • 痰积腹痛

    病证名。指脾胃功能失调、水湿停积成痰而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痰积腹痛之症,时痛时止,利下白积,光亮不臭,或恶心眩运,或响如雷鸣。”《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痰积腹痛,下白物,时眩,喜热

  • 臞仙活人心方

    见活人心法条。

  • 有毛老鸦嘴

    见《广西中草药》。为古羊藤之别名,详该条。